![](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4d3d88e830ab5ed7750625a1813ae7.jpg)
首先,没有阴谋论。
其次,麦麦报复心强,熏鸡事件绝对是人品问题
再次,李行亮这种软棉花,是一种另类冷暴力,他什么都看得到,但是不想违心去哄当下的情绪,顶多讲道理。葛夕这种性格的理想伴侣人和他在一起久了,难免不会被逼成麦麦。
最后,麦麦一开始在感情中不是这样的,现在在感情里的作和敏感,李行亮也有很大责任,他俩性格促成的彼此。
李行亮上这个节目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所以他不惧怕问题的暴露甚至直接指出问题。连葛夕都发现自己在看到麦琳哭的时候渐渐变得“顿感”了,没那么有同理心了。在这场两性关系中,麦琳是比李行亮问题更大的那个人,她清楚地明白李行亮想要什么但她每次都不愿意,每次李行亮想要跟她解决问题的时候,跟麦琳都是鸡同鸭讲。不要说李行亮也不去了解麦琳的需求,麦琳的内心需求真的一眼望得到底,她需要读书,需要充实自己,需要心理医生,需要有个人告诉她正常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说实话,在这个节目中麦琳7天哭了11次,并且她不是单纯的为了解决问题的发泄情绪,这完全不像一个成年人。她给所有人的负面行为与影响让我为李行亮感到窒息。
这就好像树立了一个婚姻中的理想男性的模版去和李比较,然后结论是李没有完全接纳与保护麦所以没有爱意。 可是,完全按照另一个人希望的方式去爱这个人可能是AI才能做到的事情,尤其人的需求千变万化,满足了1就不会有2吗? 一个AI爱人和麦在一起就可以让麦生活的更快乐吗?
而且,这也让我想到:怎么样才算是爱?父母够爱孩子吗?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zs后也跟着zs,这样算不算爱,可也可能就是他们让孩子无数次崩溃到zs。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清醒温和地爱自己,更何况爱别人。
还补充几点,麦麦有点知道也条理不清晰讲不清楚,其中有个细节她说李不是不会哄人,他以前很会的但是现在不了,结合他结婚给她弄的小屋之类的,麦麦作的可能是这个落差,这个落差也证明李早就不太爱了(别说被磨的没耐性了,如果真是受折磨,那就不用做出一幅很爱不理解的样子了我认可他在装和引导观众),还有一点李有点像自己或者别人给他写了个剧本大纲,比如一开始引导大家看麦麦,完了头两期矛盾展现之时他表现大度但是不哄的直男人设,过两期之后表现一点自己的委屈然后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不太爱了,后面可能会继续纠葛几期,最后如果真离他就是清醒大男主,不离也是不离不弃好男人而且这个结局的麦麦肯定也会认识自己的问题有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