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同电影《抓娃娃》中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吗?

进金解读 2024-07-18 11:10:42

文/茹金

我很想说不认同,然后回望了下我住的小破屋,好像也没有资格说什么认同不认同。

毕竟电影里的那种教育方式需要太多的金钱、人脉支撑,我没那个金钱,也没认识那么多教育专家,也没有那个能力改造出一个苦难磨砺所,更没时间去导演那么长一部苦情教育自我感动戏。

所以结论应该还是勉强归为不认同(哈哈~~)

电影里马成钢奉行的教育逻辑是基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全比例复刻出来的全场景还原式苦难教育。

他认为自己能成功的本质是经历了这些贫穷、苦难,才拥有了如今的财力实力。所以,马成钢想让小儿子马继业直接复刻自己走过的路,以为这样他的儿子才能和他一样拥有成功的未来。

可是马成钢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他的儿子不是他,而且他儿子所处的时代也变化了,以前的那种特定的情景放在当下并不一定能有同样的催化作用。

还有一个因素,马成钢以前的苦是真的苦,大环境如此,大家都差不多,除此之外有人的觉醒因素。环境造就人,人也改变环境,创造更多能量。

可是马继业的“苦”是人为造出来的,不是符合环境的产物,马继业的成长过程处于一种两极分化的世界当中——一边是正常的当代人生活,一边是其父马成钢设计的艰苦生活。

这就迫使马继业不知道如何以正常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世界,终会崩塌。即使是善意的谎言。

所以看到十几岁的马继业在课堂上那一长段怀疑有人监控他的生活的言论时,我并没有笑,反而有些担心这孩子出现了神经错乱。

我想说的是,好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真实,孩子的情感反馈什么的也是真实的。这样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才能对人产生本质的作用。

在电影院里,马成钢安排的一系列控制手段总能让观众发出会心一笑。比如满大街的小贩居然有外国人,还有外国人问一个小孩子的路。还有马继业在看书,其他三个大人把手机藏在书的里面,假装看书。

主要是这样的情节现实里也会应用,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会故意好为典范。所以,人们多是会心一笑。

可是有些桥段人们就笑不出来。比如监控小朋友上厕所,还有直接看小朋友的日记等等。因为这些被控制的痛也曾经有人亲历过。

唠叨了这么多是想说,教育是可以有一些掌控,但是有度。孩子也是个体,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人,不是一个随意揉搓造型的摆件。

电影的主题当然是以各种极端控制为讽刺,现实生活里需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适当修正和指导。毕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个人也不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完全复刻。

教育这件事情上,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感触,去受伤、去开心,可能会更重要。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有点感冒又难受的晨间~

0 阅读:12

进金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