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越多,价格越高?消协揭秘大数据“杀熟”

电脑天呐好棒 2024-11-26 09:00:42

你有没有发现,你经常看的一些商品变得越来越贵?

这可不是胡诌。研究发现,部分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频繁浏览或购买的用户提高价格。

某购物网站对比截图

一些消费者反映,在购物平台多次浏览某件商品后,会发现价格相较于初次浏览时有所上涨。

究其原因,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购物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购买记录、浏览历史、搜索关键词等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高价值用户、潜在用户、流失用户等,并分析用户的购物偏好、行为习惯和购买能力,进而调整商品价格。

对于频繁浏览和购买的用户,平台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对其进行精准营销,其中就包括价格调整。

例如,为高价值用户、潜在用户和流失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优惠,如VIP服务、专属优惠、新老用户优惠等。

虽然平台让消费者认为拥有众多选择和优惠,但实际上其选择可能已经被平台的算法所限制。

根据官方调查发现,消费者遇到大数据差异化营销的具体情况中,常见的表现有多种,“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排在第一位。

其中,购物、外卖和打车这3个类别是大数据差异化营销的“重灾区”。其实,除了这三类,使用App预订酒店、演出票、机票、购买付费会员等,同样会出现“同货不同价”的现象。

曾有消费者表示,在某App订房时发现,页面被浏览多了,相关酒店房价就自动上涨,营造“酒店很抢手”的错觉。

而在清除浏览记录后,甚至能发现原本显示的价格又下调不少。

还有消费者披露,用App订某个航班机票,看得多、以及预定后取消,都会抬高价格。整个预订中,App页面会不停提示,“最近又有X名客人在浏览此航班”,令人误以为越晚下手越贵继而匆匆下单,但第二天再看机票又恢复了原来的低价。

万万没想到,多次浏览竟成“被宰理由”,这令消费者感到很受伤。

破解大数据“杀熟”套路,各方应该如何应对?

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维权

- 保护隐私:仔细阅读用户协议等条款,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痕迹。

- 理性维权:如果发现差异化营销的不公平现象,主动向平台投诉或借助法律途径维权。

- 多平台比价:同一商品或服务,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进行比较,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项。

企业:加强管理,规范算法

- 建立健全大数据使用的规范和机制,杜绝不正当营销行为。

- 明确告知消费者数据使用的目的和范围,并获得用户授权。

- 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定期审查和自查自纠,避免价格歧视。

政府和监管机构:完善法律,强化监管

- 明确判定标准:对大数据差异化营销行为进行清晰定义。

- 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企业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增加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

- 推动公平竞争:反垄断调查、优化定价算法,让市场更加透明。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确保快速响应消费者投诉。

0 阅读:0

电脑天呐好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