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春节档冠军,它能否上演绝地反击?

庹子迟 2025-02-07 20:32:12

《封神2》票房扑街,观众失望,特效升级救不了烂剧情,角色塑造太单薄,邓婵玉成亮点,想翻身得下大功夫。

春节档第二天,《封神2》票房就开始掉队,跟不上《唐探》和《哪吒》,豆瓣评分才6.3,跟第一部比差远了。上映前大家期待值爆表,结果现实给了当头一棒,票房口碑双双扑街,真是让人唏嘘。第一部好评如潮,续集却这么拉胯,观众肯定失望透顶。不过话说回来,续集难做是老生常谈了,能超越前作的少之又少,《封神2》也不例外。但是差成这样还是出乎意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观众期待值太高了还是制作团队真的江郎才尽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其实仔细想想,《封神2》的票房滑铁卢也不是完全没有征兆。第一部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其实也就一般,并没有特别惊艳。而且第一部上映到第二部,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很多观众可能对剧情都有点模糊了。再加上春节档竞争激烈,观众选择太多,《封神2》想要脱颖而出确实有难度。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都不是借口,一部好电影就是要能经得起考验,无论环境多么艰难。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封神2》的失利或许也反映了当下国产大片的一些通病。过分依赖特效,忽视剧本和角色塑造,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很多电影中都存在。观众的审美在提高,单纯靠视觉轰炸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既能吸引眼球又能打动人心,这是每个电影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封神2》在特效上确实下了血本,魔家四将那个巨人造型,闻仲的十绝阵,看着是挺过瘾。乌尔善用升格镜头拍魔家四将动作慢吞吞的,压迫感十足,确实有点东西。但是故事讲得太简单了,就是正邪两拨人打来打去,殷商大军屠杀西岐百姓,看着是挺刺激,但是没什么深度。姬发这个角色塑造得太单一了,整天就知道献祭自己,看着挺英勇,但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观众哪能产生共鸣。

其实特效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核心还是得靠故事和角色。《封神2》在这方面明显走了捷径,可能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把复杂的故事简化了,结果反而失去了内涵。特别是姬发这个角色,在第一部里还挺有层次的,又纠结又成长,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脸谱化了难道编剧觉得观众喜欢看傻白甜这未免也太小看观众了吧。

再说说那些打斗场面,确实挺震撼的,但是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而且有些场景明显是为了秀特效而设置的,跟剧情关系不大,看着就觉得别扭。特效应该是为故事服务的,而不是喧宾夺主。《封神2》在这方面显然没有把握好分寸,结果就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不过话说回来,《封神2》的特效水平确实代表了国产电影的一个新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为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只是可惜这么好的特效没有配上相匹配的剧本,有点像是穿着奢侈品但没有内涵的暴发户,让人觉得遗憾。希望未来的国产大片能在特效和剧本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封神2》里的角色塑造是真的拉胯,姬发在第一部还挺复杂的,又被洗脑又觉醒的,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呆板了整天就知道自怨自艾,想献祭自己,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啥。殷寿这个角色也是模模糊糊的,导演想用梦境来解释他的动机,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养病就是跟妲己卿卿我我,那些梦境根本没啥用。至于姜子牙、哪吒、杨戬、申公豹这些,完全就是工具人,出来凑个热闹,一点魅力都没有。

角色塑造不行,观众哪能产生共鸣看电影不就是为了代入角色,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吗但是《封神2》里的角色都跟纸片人似的,完全没有立体感。特别是姬发,作为主角竟然这么没有魅力,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的每个决定都显得那么草率,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内心挣扎。这样的角色怎么能吸引观众怎么能让观众产生情感投入

倒是邓婵玉这个角色还算有点意思,从崇拜父亲到被殷寿利用,再到被西岐百姓感化,最后反抗闻仲,这个成长过程还算合理。而且她那个英姿飒爽的形象,敢爱敢恨的性格,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一个邓婵玉撑不起整部电影啊,其他角色都这么平淡无奇,观众凭什么买账

其实仔细想想,《封神2》的角色塑造问题,或许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现在的商业片是不是太不重视角色塑造了是不是觉得观众只看重特效和动作戏,不在乎人物性格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再华丽的特效也比不上一个让人心动的角色。希望未来的电影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给观众带来更多有血有肉的角色。

说实话,《封神2》里就邓婵玉这个角色还算有点意思。她从一开始崇拜战死的老爹,到后来被殷寿当成复仇的棋子,再到被西岐百姓感动,最后觉醒反抗闻仲,这一路的变化还挺有意思的。而且她那个英姿飒爽的样子,敢爱敢恨的性格,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问题来了,一个邓婵玉能撑起整部电影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其他角色都那么平淡无奇,观众凭什么买账

邓婵玉这个角色的成功,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封神2》其他角色的失败。为什么只有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不是因为只有她的性格是立体的,有成长的其他角色要么是工具人,要么是纸片人,根本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封神2》在角色塑造上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邓婵玉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观众其实是渴望看到有血有肉的角色的,是愿意为一个有成长有变化的角色买单的。如果《封神2》能够在其他角色身上也下这么多功夫,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但是现在,一个邓婵玉显然是不够的,她的光芒再耀眼,也难以照亮整部影片的黯淡。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邓婵玉的成功也反映了观众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不同于传统的花瓶角色,邓婵玉展现了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女性形象。这种角色设定显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未来的电影创作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塑造更多有魅力的女性角色。

《封神2》想要逆风翻盘,说实话难度不小。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希望,关键在于创新和回归。创新方面,得在讲故事和塑造角色上下功夫,不能再用老套路了,得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回归方面,得回到第一部的精髓上来,就是要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真正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同时,营销策略也得调整,不能光靠特效和大场面吸引眼球,得通过故事和角色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封神2》的失利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它给了制作团队一个反思的机会。什么样的电影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是只有华丽特效的空壳,还是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这个问题值得每个电影人思考。也许这次的挫折能成为《封神》系列浴火重生的契机,谁知道呢

不过话说回来,逆风翻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的东西吸引走。《封神2》如何才能重新吸引观众的目光如何才能让那些已经失望的观众重新燃起兴趣这需要制作团队拿出真本事来。

也许《封神2》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说,可以多发布一些幕后花絮,让观众了解电影制作的艰辛。或者可以举办一些互动活动,让观众参与到电影的宣传中来。再或者,可以尝试跟其他文化产品联动,扩大受众群体。总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有创意,要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0 阅读:8

庹子迟

简介:庹子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