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到考前高考生家长做点啥?怎么做?

平常话课程 2024-03-26 20:26:53

今天是2024年3月24日,距2024年高考还有74天,十年磨一剑,再经历最后70多天剑要出鞘了,面临最后的冲刺,学生们不敢怠慢,家长更心急如焚。那么这段时间高考生家长做点啥呢?您需要做什么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最后的70天呢?

高考成功=考生的实力+考生的心态(发挥出来)+志愿填报(不浪费分,分有所值)

一、创设较为宽松的迎试氛围

从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后勤服务(包括饮食、生活服务等)、学习安排等,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要过分关心,不要过于关注,不要过量营养,总之不要过了,以前怎么样还怎么样,遇到问题处理问题就可以了,但不要过分渲染,力争做到心静如水。

这段时间考生父母要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应酬,像酒局、麻局等就不能去了,给孩子要做个榜样,家庭要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团结的氛围。这个很关键,我们有个行话,家有考生什么事遇到高考都是小事,经常说,感情是再坚持不下去的,要离婚也得待高考结束后。

借用一句话就是,要想孩子有出息,首先父母是个有正事的人。父母是“正经”人,孩子才能成才。

建议高三家长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做孩子学习方法上的助手、学习过程的秘书,时间安排的管家,危机管理的专家、饮食上的营养师等,以老师的工作为基础,和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好工作。

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因为这样的话只能使孩子更加紧张,可以找较为专业的人给孩子一些建议,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学校给孩子做工作。对“紧张型”家庭来说,淡化高考这个话题。

调整心态控制情绪

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只要学生是对的就可以。

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

降低期望 接受现实

家长要降低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

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鼓舞士气 积极暗示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

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定义。当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出色或遭遇挫折时,家长不妨说:“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你一直是最棒的”等。

任何考试,都需要考生有一个必胜的信心,高三年级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有进步的孩子,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偶有失误的孩子,鼓励他们找到失误的原因和避免再失误的方法,要给孩子一个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标,不要总拿高考状元作比较,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较。

做好后勤 适度关心

高考备考是一场持久战,身体是很重要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学生早上来校之前吃上丰盛的早餐。中午一定要让让学生午休,这对孩子很重要。

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但关心太过。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学生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效果上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

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学生,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学生身边。

高考这年,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种考验。无论结局如何,至少这一年一家人为同一个目标携手共进,微笑拼搏。这段经历将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一家人最珍贵的财富。

具体到一个月、20天、10天、一周、考场等考生该做点啥,相信学校和老师都有安排,家长就不要添乱了,如果觉得有用,那就精简、精选一些打出来(必须认为对的),静静地给孩子放在书桌或饭桌,让孩子浏览一下;

具体到一个月、20天、10天、一周、考场等家长该做点啥,去网上找一些文章学习学习,认为对的学一学就可以了,不明白看第一条;

以往的经验,这时候反而有的家长心情出现紧张、急躁等,家长比孩子还紧张,那就要自己要调理好自己,怎么调理呢?夫妻两散散步、做好服务的“业余时间”,找知己聊聊天(只限于聊天、喝点小酒啊),放松放松。

二、做好报考准备

最关键的为报考做好准备了,准备各种有关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包括院校的、专业的;录取的、计划的;今年的、往年的;分数线、分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线差;.....,以往的教训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管你准备多少,到时候发现,还是一些资料不齐备、不全、不懂得、不了解的还是太多了。

为了大家整理方便,我给大家“打一个样”,列出需要了解的知识、搜集的资料:

1、了解有关高考政策、高考的基础知识,比如本专科、录取批次、专业分配方式(分数清、志愿清、专业级差)、填报志愿方式、985、211、双一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位点、学科评估等,提档线、分数线、录取分,等等,多看书多看填报志愿有关文章,遇到不明白、不清楚就百度。

2、搜集资料建几个文件夹:

搜集近三年本省高考一些数据:

1)所考类别(文理科、新高考所选类别)各批次分数线,要比较考生线差(高考分数减分数线)与心仪院校和专业对应年份录取线差(录取分减分数线),考生线差比录取线差越大,被录取可能性越大;

2)所考类别高考成绩一分一档表,要比较考生成绩位次与心仪院校三年录取最低分、平均分位次,考生位次比相应位次值越小被录取可能性越大;

3)心仪且比较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及各专业录取数据,包括最低分、平均分、最低分位次、录取人数、计划招生人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