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财政自给率就是收支平衡度如何,即在预算支出额之中自身收入部分可占多少,因此也可一定视为各地区的财政健康水平。那么是否存在收入与支出正相当的省市呢?貌似还真没有。
首先是我国的财政制度决定的,哪怕有税收净上缴的北上、粤苏浙等省市也都能拿到一定的税收返还,还有各地区会将部分留存或其他收入补充到当年支出所用,但因各省市的经济实力差异,自给率还是有显著不同的,来看看2024年度情况。

决定财政自给率或说是健康水平的话,肯定第一位是能有多少的预算收入,整体来说收入相对偏高的地区自给率也会相对偏高一点;其次是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综合因素影响,决定着国家会下拨多少转移支付给它。
如上海市的预算收入要比粤苏浙三省少,但它的自给率却能高达84.9%而在国内各地区遥遥领先,就是因为后三者毕竟是省区而都还有相对落后地区需要帮扶肯定不能与发达直辖市相比的。北京市只有75.9%的自给率要比上海低不少,也是因其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不及上海所致。

那么为何广东省为何也能有75.37%这省区首位的自给率呢?不仅快比肩北京也要比浙江、江苏高不少哦,后两者分别是69.29%与65.64%,但按其全省整体发展水平与民生状况是不及浙江、江苏的呀。
经分析发现主要是深圳有部分总部税收而不仅拉高了全省收入且在省内占比相当高,然而深圳又是作为计划单列市而上缴、下拨都是单列的,这也就造成了全省自给率貌似很高,但实际上去掉深圳后会略低于浙江与江苏。

这么看的话还是符合发展现状的,浙江、江苏与广东是处于省区的财政自给率第一梯队,都有65%以上的,其他省区的话就要低不少了,包括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都是这样,后两者2024年度的财政自给率都在59%左右。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就要更低了,绝大多数都是在50%以下自给率,但其内部还是有较大分化的。老少边穷地区因经济实力弱而预算收入偏少,同时可拿到许多转移支付来满足地区各项硬性财政支出,因此自给率很是偏低在意料内的,如西藏区仅不到10%、青海省也只有17%多。

而在中西部地区内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一点的省区则自给率也是走高一些的,所以还是上面说到的与整体经济实力相关的。如陕西、重庆、内蒙古、安徽、四川等省市就能有40%以上的财政自给率,江西、湖北、河南等省虽然略低一点但也都是能有近40%而要比广西、云南与贵州等高不少的。
其中分外亮眼的是山西省,2024年度的财政自给率居然可高达56.06%这超高水平呀,难道山西省现在这么能打了呢?都快赶上沿海地区的自给率了。

主要还是近几年来煤炭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而拉高了山西省预算收入许多,自给率也就水涨船高了,像陕西省能有46.5%而高于绝大多数中西部省区同样也有此因素的,当煤价下跌的时候它们的自给率也会同步下行的,这就是这类地区的特征之一。
所以说山西这种是较为特殊的,各省区市的财政自给率整体还是秉承着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排行情况,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呀?具体各省的预算收入、支出及自给率状况,来看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