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至,忙碌的人放慢了脚步,久别的人回来团聚。除夕,家里充满了浓郁温情。记者走访了“60后”“70后”“00后”三个年代的居民,他们的除夕过法各有不同,传统与创新交织在一起,让年味变得多姿多彩。
对很多老年人而言,春节最重要的,莫过于在除夕夜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的那顿团圆饭。60岁的张永清住在彭村路10号院,为了准备年夜饭,腊月二十五就忙上了。“您买了不少年货啊!”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阎玉秀巡查中见老人拎着大袋小袋,赶紧过去帮忙。老人乐呵呵地说:“儿子儿媳在天津上班,除夕赶中午回家。还有好久不见的小孙女,年夜饭肯定热闹,我得好好准备。”
除夕,她和老伴在厨房张罗,洗菜切菜、烧鸡炖鱼,忙得不可开交,为晚上的年夜饭做着准备。4岁的孙女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高兴地等着。儿子、儿媳也参与进来,一起包好了各种馅料的饺子。灯火可亲,美食上桌,家人叙聊,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大家一边吃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这一刻,张永清感觉很满足,这是她熟悉又期待的年味。
对于一些中年人来说,团圆的地点已不局限于家里,一家人去饭店吃年夜饭成了不错的选择。46岁的陈建娥是西中环西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年前挺忙,没太多时间准备年夜饭。她和丈夫商量后,在饭店预定了年夜饭,也和双方老人都约好了。
华灯初上,全家人齐聚在饭店,前来就餐的食客源源不断,十几个包间座无虚席。正在用餐的食客沉浸在与家人、好友相聚的欣喜之中,服务员往来穿梭,端上一道道佳肴。很快,“展翅高飞”“招财进宝”“鸿运当头”等菜品摆上桌,色香味俱全。“过年啦,祝愿大家都平安喜乐。干杯!”家人碰杯,过去的疲惫,在说笑中烟消云散,推杯换盏中,迎接乙巳蛇年的到来。陈建娥觉得,这顿一年中最特殊的一顿餐,吃的是团圆的滋味。怎么吃,在哪里吃,其实并不重要。
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年夜饭“主理人”,他们用新颖的方式,让春节更有意义。
21岁的刘梓峰,是山西传媒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大学生。他把除夕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给家人拍摄视频。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高小梅巡查中,见到这一幕:这个年轻人举着摄像机,跟在母亲身后一直拍。一问得知,他想拍一部自己家的春节Vlog。
从去菜市场挑选大黄鱼、海虾和店家砍价,到回家处理食材、烹饪,他一一记录下来。夜晚,家人围坐一桌共享年夜饭,他也将摄像机放在餐桌上,以第一视角捕捉着温馨而感人的瞬间。父母的叮嘱,弟弟的调皮,都被拍了下来。刘梓峰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珍藏这份记忆。
不同年代的人,过除夕的方式不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忘为节日注入新的活力。无论哪一种,家人在一起共享快乐的氛围丝毫不减。记者 李 涛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