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加沙地道战将打成啥样?硫磺岛和上甘岭地道战可提供参考

康康评历史 2023-11-02 10:19:03

以色列对加沙的地道战,正在复制美国硫磺岛地道战的打法,以色列显然忘了:那些对付地道战的打法在硫磺岛虽然成功了,但在上甘岭却遭遇了惨败。

二战时期,美军进攻日本据守的硫磺岛,日军在指挥官贾林忠道的带领下,曾用地道战对抗美军。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的贾林忠道深知美国武器的杀伤力,他清楚:面对虎视眈眈欲登陆硫磺岛的美军,只有地道战才有可能阻挡他们。

在美军登陆前,贾林中道就开始带着日军挖地下通道了,他的原计划是挖27000米的地道,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在美军开始登陆时,这一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二。

贾林忠道

登陆硫磺岛前,美军先用各种炮弹和炸弹,对硫磺岛进行了几轮狂轰滥炸。这种操作策略,和如今以色列进攻加沙前的狂轰滥炸,简直如出一辙。

只不过,相比今天的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有所顾忌的以色列,还是没有昔日美军那么狠辣。当时的美军一连对硫磺岛进行了整整三天的炮轰。硫磺岛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挨了1200吨炮弹和炸弹,按理说:此时岛上的日军应该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可美军上岛时,等待美军8个团的,居然是从地道里杀出的日军,还有地道里不断射出的火炮。这第一天登陆的美军,伤亡就达到了2400人。美军并不知道:这只是他们血腥争夺的开端。

美日硫磺岛激战的36天里,美军想了各种办法试图摧毁地道。

美军登陆硫磺岛后,并未第一时间找到对付地道的最佳方法。面对让他们损伤巨大的地道,他们首先采用的策略,是用强大的舰炮轰,可因为日军的工事挖得太深,这个法子根本不能奏效。接着,他们又采用类似掏耗子的方式,使用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一个坑道一个坑道地给日军点名。

美军用火焰喷射器对付日军挖掘的地道

可这些方法并未完全将地道内的日军消灭掉,美军思来想去后,决定用封锁的方式对付地道,以彻底消灭地道内的日军,美军想:你可以躲在地下不出来,可你们毕竟是人,必须吃饭、必须喝水,必须呼吸新鲜空气啊。

之后,美军用上了推土机。他们用推土机铲来水泥和混凝土,把疑似日军地道的入口全部堵住。他们想让地道里的日军因为缺乏氧气、食物和水而窒息。

这一招最终奏效了。在美军的封锁下,地道内剩余的日军活活被憋死或者饿死了。硫磺岛战役中,美军阵亡6800人,总伤亡2.8万,日军驻守硫磺岛的2.3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今天的以色列受了硫磺岛“封锁”的启发,曾在巴以冲突开始后,就对加沙进行了封锁,后来,他们又设法阻止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其目的,就是为了模仿美军在硫磺岛对付地道战的“封锁”策略。

遭轰炸、封锁后的加沙

可以色列显然忘了,“狂轰滥炸”+“封锁”这个招数,他们在上甘岭地道战中,并未能奏效。

朝鲜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集中320多门大炮,50多架飞机,突然对志愿军驻守的五圣山一线537.7高地和597.9高地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

直到将这俩高地炸得整个翻了个儿后,美军才停止炮轰,转为冲锋。

美军并不知道,极有先见之明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早已预感到美军会利用火力优势突袭志愿军,所以,他早就提前命令驻守俩高地的志愿军修建了地道。

美军第一天就损失了1800多人,预感到大事不好的美军统帅范弗里特在震惊之余,决定用美军在硫磺岛的战术对付志愿军。

陈赓、范弗里特

除了常规的火药喷射器、炸药包、手榴弹等外,美军还用上了毒气,同时,他们还疯狂对志愿军的地道进行封锁。

硫磺岛上的最奏效法子是封锁,可这个法子在上甘岭却失效了。

一开始,美军的封锁的确严重威胁到了地道里的志愿军,伤员撤不出去,弹药和吃喝送不进来。很多伤员在地道里直到牺牲,也没等来自己的急救包和伤药。因为没有水,地道内的志愿军战士只能从石头缝里舔渗下来的水。因为缺乏武器弹药,将士们也没法战斗,毕竟若拿着石头、托枪和美军厮杀,等于送死。

地道面临严重威胁后,负责给地道内志愿军送补给物资的后勤志愿军急坏了。15军把各种法子都想尽了也送不进去任何东西,11天的时间里,派出的运输人员先后都牺牲在路上了。

后勤志愿军看着后方的馒头、装满水的水壶堆积如山,却愣是送不进去。3兵团没辙了,竟下令:谁能送一壶水、一个苹果进地道,就记二等功。

上甘岭的志愿军后勤,后来采用黑夜行动的法子,他们身上带着松明子,人和人之间间隔20米以上,一个紧跟一个,向着地道迅速前进。当敌人照明灯亮起时,他们就立即趴倒,和黑夜沦为一体。可即便如此,派出支援地道的部队也经常伤亡率达到一半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才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志愿军第135团第5连一位年轻的运输员在将弹药运进地道的同时,带进来一个苹果。运输员将苹果送给在地道内的第7连连长张计法。张连长舍不得吃,递给战士们,可战士们也舍不得吃,最后在张连长的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小口分吃了这个苹果。

志愿军后勤,最终用生命为地道开辟了一条道路,保证了地道内战士的物资供应。

谁能想到,上甘岭战役中8500多名运输人员伤亡达到了4000多人,伤亡率接近50%,比一线作战部队还高得多!他们将几万斤馒头、苹果、萝卜、大米、白面、饮用水和不计其数的弹药送进了地道……

在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下,后期志愿军甚至在坑道里包饺子。

美军很快发现:他们在硫磺岛很奏效的封锁法,对志愿军根本不起作用。他们惊诧地发现,上甘岭的志愿军不仅打不垮,还困不死。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美军的强势封锁法下,地道内的志愿军还发起了反击。

最终,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胜利击退了美军的进攻,他们共打退美军营以上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守住了阵地。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共毙伤美军2.5万余人,后来的美军将他们在上甘岭的遭遇形容为“惨败”。

美军在上甘岭的地道战遭遇惨败,其背后主因是因为:他们严重误判了志愿军在上甘岭的地道,将它和硫磺岛日军修建的地道画了等号。

美军在二战中面对的硫磺岛是个孤岛,当时地道内的日军后继无援。可上甘岭上的志愿军,他们的背后有整个志愿军百万将士、两千万朝鲜人民、六亿中国人民!

上甘岭地道内的志愿军,拥有着强大且不屈的志愿军后勤,他们用生命保证了地道的物资、武器弹药的充足。

无法彻底断掉上甘岭地道中志愿军的给养和援军的事实注定,美军面对上甘岭地道战时,只能是失败。

美军对上甘岭地道的另一误判在于,他们并不知道:上甘岭的地道本身也绝非硫磺岛的地道可比。

相比硫磺岛上的日军挖的地道,志愿军挖的地道不仅范围更广,顶部更坚固,地道深度也更深。志愿军的地道,最深的足足有8层楼那么深,也就是有20多米。

那么问题来了,志愿军在朝鲜的地道,为何能挖这么深呢?答案是:志愿军巧妙地借助了美军“赠送”的武器弹药。

原来,在上甘岭战役前一年夏季,美军发动“绞杀战”期间,志愿军拆卸了不计其数的美军投下的未爆炸的炸弹。

志愿军的拆弹专家们,把炸弹拆开后,里面的炸药完整地取出,作为开山炸石的首要工具,他们还把炸弹皮熔化之后改造成钢钎和锄头,这样一来,用来挖掘地道的各种工具就有了。

美军统帅范弗里特更不会知道,为了修筑地道,志愿军还在志愿军中铁匠出身的战士的带领下,建造了40多座铁匠炉,打制了1.6万件新工具,修理工具7.5万件。

而这些工具的主要来源,也依旧是美军。抗日战争时期,经常用敌人的枪炮打敌人的中国军人,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美军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进行改造后来对付美军。

正是因为志愿军的地道,比硫磺岛上日军的地道更坚固且更四通八达,所以,美军哪怕再怎样狂轰滥炸,地道内的志愿军也依旧不会被打死打伤或者被活活闷死。

上甘岭地道坚固且四通八达的特性注定:美军不可能完全消灭地道中的志愿军,他们也无法进入地道作战,毕竟,美军对地道内的工事完全陌生。而这个事实,也将注定他们在上甘岭地道战中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回到以色列进入加沙后即将面临的地道战,他们若复制美军在硫磺岛的地道战的打法,而完全忘了上甘岭地道战的教训,他们极有可能会遭遇惨败。毕竟,他们在加沙面对的地道战,远比当年美军在硫磺岛面对的地道战要复杂得多。

首先,哈马斯修建的地道相比硫磺岛时期日军修建的地道,其面积更广,深度更深,其内部工事也更加复杂。从目前已有数据来看,加沙地道的数量是2500条,且长度达到了500公里。

50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纽约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其地铁共有472座车站,其商业营运路线长是394公里,所以,加沙的地道比纽约的地铁还要长得多。而加沙的面积仅为365平方公里,还不到纽约的三分之一。

关键,这些地道里藏着的哈马斯,与昔日硫磺岛地道里缺乏武器弹药的日军已截然不同,他们拥有大量先进的武器弹药,他们在暗处,且随时可以对以色列进行各种出其不意的打击。以色列在第一次进攻加沙遭遇的惨败,就侧面佐证了加沙地道的可怕。

其次,哈马斯地道的特殊性注定:以色列无法对加沙的地道进行狂轰滥炸。原因很简单:加沙地道建在密度极高的居民楼之下,若以色列试图用狂轰滥炸的方式摧毁地道,将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届时,以色列将面对来自全世界的谴责。

第三,哈马斯的地道内藏着以色列一百多位人质。他们的存在,也让以色列在进攻加沙时,会存在一定的顾虑。

而一旦以色列军方在进行巷战、地道战时,还要顾及人质的安危,他们在战斗中将会更加吃亏。

第四,相比硫磺岛上专门用于军事的地道,哈马斯的地道中,有大量专门用来运送物资和武器弹药的地道,这些地道甚至可以连接埃及,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哈马斯会源源不断地获得各种援助。

显然,哈马斯地道四通八达的特性也注定:以色列炮制硫磺岛美军对付地道战用封锁法对付加沙地道,将很难成功。

加沙地道的复杂性注定:以色列攻入加沙后的地道战的结局,极有可能是和美军当年在上甘岭遭遇的地道战一样,遭遇惨败。毕竟,任何时候,简单复制的结果,都将注定失败。

1 阅读:34

康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