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繁盛的经济和广阔的疆土孕育了无数的财富,尤其是银子的流动,体现了一个伟大帝国的经济脉搏。
清代强盛时,白银甚至成为通用货币,富甲天下。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古代有那么多银子,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历史遗迹或考古中却难觅这些银子的踪影?
十万贯的银子好似消失于历史洪流中,究竟去哪了?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今天老伍就想跟各位聊一聊:古代的那些银子到底都去哪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隐藏在“财富表象”之下的贫富差距: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首先关于“古代那么多银子去哪了”的问题我们需要理性审视,古代财富并非均匀分布。那时银子的流动并不是一个全民共享的过程,反而是高度集中于极少数王公贵族、豪商以及政府官员手中。
就拿明清两代来说吧,银两虽说是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用作主要货币,但大多数财富还是集中在上层阶级手里头。比如说明朝的首辅张居正、清朝的和珅这些高官,往往都能积攒下巨额财富;相较之下,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见到银元宝。反过来呢,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一般都是用铜钱或者其他更简单的货币形式,而银两主要就是用来交税和做买卖。
因为多数财富都在少数人手里,平民百姓想获取并积攒很多银两可不容易。尽管古代中国银矿多,还有好多白银从丝绸之路或海外贸易流到国内,但其实这些白银并没有让多数老百姓得到好处,尤其在以农耕为主的国家,银两没有变成多数人日常使用的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银子的生命线——战争奢侈和流失国外银子大量减少,跟战争和奢侈浪费直接相关。根据历史记录,在明清两代,很多白银都用在了北方战事、平定内乱,还有应付周边国家的冲突上。比如说明末的很多次对外战争和内部的民众造反,尤其是和倭寇、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战斗,耗费了巨额金银财宝,也让老百姓日子难过。
除此之外,奢侈浪费也是造成银子“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一些皇帝的奢侈生活,尤其清朝中晚期皇帝们的大量浪费现象,透过史料不难发现。
宫廷修缮、宴会典礼以及朝廷官员的厚赏等事务,所需耗费的银两,皆为巨额。
在这方面,清朝乾隆时期奢华生活的运费支出堪称一绝,宫廷甚至常年修建富丽堂皇的宫殿、奢侈品消费层出不穷,直接造成了国库的亏空。
值得关注的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同样造成大量白银外流海外。16至17世纪时,借助菲律宾等地的海上航路,中国有大量白银流入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市场。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彼得斯曼曾在著作中谈到,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白银墓地”,但却又以“流失墓地”著称。
在明朝中后期,因为国际贸易,许多资金都流到国外去了,咱们国家的白银也大量流失,政府迫不得已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减慢白银外流的速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纸币的崛起与银子的变迁:货币格局的转变有意思的是,清末民初之际,纸币逐渐流行开来,此一变局对银子的使用造成了重大冲击。银子渐次被纸币所替代,这个时候,这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财富的认知。在唐宋年间,铜钱为最主要的货币;迨至明清二代,银子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广泛应用,交易遂益加便捷。然银子亦有其显著之短板。较之纸币,银子过为沉重,用之颇不便,故于实际交易中,银子渐失宠于人。
清末之时,纸币流通改革渐次施行,众多银两自市中流出,转而流入私人之手,或充作战略储备之材。值此辛亥革命而后,政局动荡不安,银两再度大量流散,乃至有一部分被用以偿付海外巨额之战费,以及列强更进一步深入中国之成本。此种种缘由,致令银两于社会间益发鲜见,而匿迹于历史之某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现代的货币制度和中央集权的财富观今天几乎看不到古代银子的另一个原因,跟现代货币制度的完善高度相关。随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金本位制逐渐取代白银本位制度,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地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初,中国银行系统、货币管理逐步规范化,保留下的大部分纯银都被纳入国有资产中,或是用于铸造银币,逐渐退出流通市场。
而银子的遗失并不仅限于市场问题。大量藏于故宫、国库和大商人之家银子的消失还与社会动荡、战乱及财富积累不均等有关。举个例子,比如九一八事变后的东三省沦陷,库银大量在日本占领军下消散。
至今我们无法在考古时发现大量的银子,部分原因是这些银子并未大规模残存在民间,它们更多成为一种财富象征,物化在城市与乡村运转的经济链上。文明的变迁,使得当时充裕的银子无意间走向了“消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语银子曾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的核心财富,其“消失”也并非朝夕之事。
无论是财富的极度集中、战争的消耗、奢侈的挥霍,还是与当时国际贸易和现代货币制度的变化,都是银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从漫长的历史看,银子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紧密相连,过度集中使用、过度依赖或不加节制地消费都会给国家发展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反观现代社会,老伍认为,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也应更加理性地反思财富的分配与管理,尤其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妥善控制财富流动,注重长远布局,或许是防止“古代银子消失事件”重演的关键经验。
本文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经济史》,李治安,商务印书馆
《明清时期的白银流动与贸易》,侯建新,中华书局
扯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