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唐尚珺:梦想不灭,未来可期

瞬间·永远 2024-09-09 17:09:57

今年9月1日,经历过16次高考鏖战、现年35岁的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名农家子弟唐尚珺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到。这意味着,唐尚珺正式结束了高考的博弈,开启了大学生活。尽管如此,唐尚珺入学报到那天,仍有许多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人围着他转,把他的一举一动毫无保留地直播出去。

不能不说,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一旦某个人成了新闻焦点人物,就注定成了网上网下围观的对象,如今一说起“高考复读”,“唐尚珺”必定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最具代表性的特殊名字,哪怕他现在已经正式入学,不少网友仍然异常兴奋,对之津津乐道。

为了实现“清华梦”,16年不间断地在“高考—复读—复读—高考”这样一个闭环中孜孜以求、屡试不厌,美好的青春年华围绕着一个似乎难以实现的目标无谓地逐渐耗尽,想起来都令人唏嘘。就凭这16年的时间,唐尚珺被众多媒体和网友冠以“广西复读王”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事实上,这个“广西复读王”的特殊称谓,可谓是喜忧参半、毁誉参半。

一方面,在一些反对者眼里,唐尚珺是“没有上清华的命,却得了上清华的病”,在以往16年的高考征战中,虽然他一不怕苦、二不怕败、三不怕笑,精神可嘉,但是过度的自信和执着,沉迷于理想王国,无异于不识时务、不自量力,只能够一条胡同走到黑。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唐尚珺不断地复读高考,从当初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到后来故意放弃曾经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蜕变成了把高考作为博取更大流量和获得复读奖金的一种手段,既挤占了国家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得不偿失。

而另一方面,在那些支持者眼里,唐尚珺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失败投降的勇士,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挑战自我、挑战困境、挑战命运,即使最终无法圆梦,亦不愿放弃逐梦前行。试想,如果没有追梦的精神,谁能坚持做到连续16年参加高考?难道他不懂得青春的宝贵、父母的艰辛、家庭的重担、自身的义务?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唐尚珺信奉“人生能有几回搏”,用青春为理想而奋斗,是值得的。直到今年,在人生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他才放弃了继续复读,选择了上大学,说明他并非顽固不化,而是抛开幻想,面对现实,重新评估自我,重整旗鼓,调整方向,继续奋斗。

不管怎样,随着唐尚珺高考故事的剧终,也让我们终于看到,唐尚珺以16年的青春代价,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理想与现实、教育与改革、法规与政策、家庭与社会、责任与义务、价值与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与理性思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唐尚珺的高考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的规律性、残酷性。面对众多纷纭、褒贬不一的评论,唐尚珺是这样总结自己:“这好难定义,喜剧也算不上,悲剧也算不上,可能是连续剧,还没有圆满的大结局。”笔者认为,这是唐尚珺经过16年超常历练之后的切身感悟。令人欣慰的是,从唐尚珺审视自己的字里行间,我们已看不到他之前被梦幻左右下的固执和倔强,而是大风大浪后的风轻云淡,看到了一种理想不灭、未来可期的从容自信。

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未必有他善。是的,只要是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框架内,一个人干什么、不干什么、怎样去干,完全是他个人的自由。正如唐尚珺选择16年重复高考,并没有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高考制度,他选择的高考之路,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唐尚珺现象”,我们既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又不能简单地评判其正确还是错误,更不能凭自己的“经验”主观臆测甚至凭空想象他在未来还将会做出怎样的“雷人之举”,要以平常的心态、客观的心态、友善的心态,衷心祝愿唐尚珺抓住青春的尾巴,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脚踏实地、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梦想成真!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