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生命起源之地,人类对其想象及探索未曾止息。无论三百年前中国古籍里的神秘记载,还是欧洲博物馆中的怪异标本, “人鱼”成为人类对“我从哪里来”的想象载体。
然而真正的“人鱼”又在何处?人类如何在环境日益严峻的当下与海洋生存与共?
一起《寻找海错图的世界》,听一听“人鱼传说”。
乾隆枕边书里,记载着人鱼传说
说到“人鱼”,你会想到什么?是丹麦童话里的人鱼公主?是用声音魅惑过往船只水手的女妖塞壬?在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里面就藏有一具怪异的“人鱼标本”。
无独有偶,根据一本收藏在故宫的古籍记载,在三百年前的珠江口一带,也曾经生活着一个人鱼族群。
人鱼,其长如人,肉黑发黄,手足眉目口鼻兼具,阴阳亦与男女同。惟背有翅,与人稍异尔。
在这本三百年前古籍的记载中,人鱼和人十分相似,有男女之分。并且,曾经有人在香港大屿山附近捕捉到过人鱼,它能穿衣能吃饭,但不说话,却一直保持着神秘的微笑。这本古籍就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海错图》。
这段人鱼目击史,发生在康熙年间,粤人柳某见到这种人鱼,就画了下来告诉画家聂璜,聂璜听说后,一开始不信。但是翻找资料之后发现,这个人鱼确实在其他古籍中也有记载。一番考证之后,“信而录之”——因为相信人鱼存在,所以把它收录到了他编撰《海错图》中。
《海错图》记载了康熙年间中国沿岸的三百多种海洋生物,被誉为是中国最早最全的一本海洋图集。在聂璜完成之后,《海错图》被太监苏培盛带进了宫,成为了乾隆的枕边书。现在,我们依然能从书中看到乾隆、嘉庆、宣统三代清朝皇帝的印章。
寻找人鱼,目击者重现
此鱼多产自广东“大鱼山”、“老万山”海洋。据考证,书中记载的“大鱼山”、“老万山”海洋就是今天珠江口的香港大屿山和广东万山群岛海域。在广东珠海万山镇和香港大澳渔村,果然有人亲眼见过“人鱼”。
“十几年前,我在万山附近捕鱼的时候,收网发现怎么有一个跟人一样的鱼,有手有脚有脸,像小孩子那么大,五十斤左右。”这是万山镇的村民蒙清的自述,但因为年代久远,且再也没有其他人见过这个物种,所以真相不得而知,但从那之后,蒙清再也不敢去发现人鱼的地方打渔了。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有人鱼顺着船的摇橹爬上来,来偷鱼吃。”
“它们会变身,是一种神道的物种。”
“有时候它们在村子里的小街市走来走去的,我们没得吃的都不敢出门,很害怕。”
“八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七十岁的人没见过”。
在香港大澳渔村两位渔民老夫妇记忆中,确实曾经在香港大澳生活过这种人形生物,但是似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物种就突然消失了。然而在大澳渔村的乡事博物馆内,却没有发现有相关物种的一个记录。
而关于这个《海错图》的人鱼形象,其他人也纷纷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是水猴子,在水下力大无比,上岸就没力气;是水獭、是会游泳的猴子、是中华白海豚、是疍家人、是香港传说中的半人半鱼的物种——卢亭……
曾经生活在中国的人鱼——儒艮
在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清宫海错图》中,考证的人鱼的原型却是儒艮。一种海洋草食性的哺乳动物。《海错图》里的人鱼,和儒艮看上去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样子,怎么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呢?中国是否真的有儒艮的存在?
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藏着一具儒艮骨骼标本,它的五根手指和人类几乎一样。与此同时,它还有两个已经退化了的腿骨。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似乎确实和人类有相似的地方。
而现在,随着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渔村传统的木船早已被机械铁船替代。渔民渔获量大幅提升,但巨大的发动机噪音让对声音敏感的儒艮不得不远离这片海域。
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草床每年以7%的速度减少,中国超过80%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这也让儒艮早已无草可食。这不仅是区域性的物种变化史,也是全球儒艮种群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尽管多个国家已采取行动保护儒艮及其栖息地,但这些努力尚未扭转其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些年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持续在这片海域种海草,希望有一天儒艮回家的时候能够有草可食。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籍,
在菲律宾古老村庄得到回响
菲律宾科隆是儒艮仍然顽强生存的地方,那里辽阔的海草床或许可以提供一丝希望,在这片更原始的家园中,我们见到这一全球濒危的物种真实的样貌。
calauit儒艮保护区是由菲律宾最古老的土著之一,由Tagbanua人管理,他们常年生活在海岛上,守护着整个保护区里约50头儒艮。
在Tagbanua人眼中,儒艮和人类本来就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不过人类生活在陆地,而儒艮生活在海中。而这本来自中国三百年前的古籍里记载的人形生物,恰好和菲律宾当地关于儒艮的古老神话吻合,他们认为古老中国和他们的文化有着共同的理念。
“Dugong,在我们这边称为Ka Dugo,意思是和我们有着共同血脉的兄弟姐妹。”“每当有风浪来临的时候,儒艮就会出现。所以渔民看到儒艮就不会出海捕鱼,感觉儒艮在守护着村庄。”
然而台风使得当地水下能见度经常非常低,保护区的儒艮观测点也暂停开放,而大部分人员在科隆的停留时间只有7天,唯一还可以见到儒艮的机会需要开出保护区到外海去扩大范围寻找。
“说实话,一般来的都是去保护区的儒艮观测点,那里会有两头雄性儒艮经常过去吃海草。在那个点以外的地方,我们从没有遇到有人去追。因为在其他海域见到它真的要碰运气,有时候一个星期半个月你都碰不到它。”“儒艮因为颜色跟海豚相似,所以在海里看上去并不显眼。它在海里一口气能游五六分钟,浮出水面呼气只有十秒钟。”
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和专业的向导,还有一点点运气,儒艮的身影终于得以在眼前出现。
沿着《海错图》里记载的“人鱼”穿越几千公里一路追寻,从疍家人的典故到卢亭的传说,从大湾区的中华白海豚再到古老的物种儒艮,也许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人鱼”到底是什么的答案,而是在这一路追寻中去看见生活在海里的奇妙物种,去感受这片海洋千百年来的变化,去见证《海错图》里的世界。
本周六晚22:00
《寻找海错图的世界——人鱼传说》
敬请关注!
来源:皇牌大放送
编辑:魏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