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务管理是一个区域性系统性的农村基层事务的管理。过去都是以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逐渐过度到适应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模式,是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一切事务为基础的管理形式。由于,农村村级事务管理缺少统一的、科学的、高效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导致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百出、相互矛盾、系统不连贯、缺乏科学性、有的出现违规违法,造成干群脱节,干部与群众互不信任,矛盾突出,降低村级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性,造成干部办事效率低。
现在,国家农业农村领域,为了着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提出的“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的任务,发布了关于农村村务管理的一系列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农村村务管理,加强村务管理建设,为完成乡村振兴铺好路,搭好桥。这次出台的村务管理的系列国家标准,重新界定了村务管理的基础术语和定义。过去全国各地农村村务管理的基本术语名词不规范、不统一、有歧义,其定义不清楚,模糊不清,界限不明确,导致在统一管理上出现漏洞,步调不统一,容易出现工作和管理的盲区死角,降低了农村统一管理的工作效率。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可以依据统一标准化农村事务,界定范围和定义,有利于村务统一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这次出台的村务管理系列的国家标准,规定了村务管理事项的分类。过去村务管理事项的分类,大量存在不科学,不合理,重叠度多,分类模糊,导致管理紊乱,无法施展工作,造成工作和管理被动,效率非常低,并且造成群众意见大。国家标准分类的出台,就能彻底解决这些不合情理的管理分类现象,能够高效快速地落实管理项目,提高管理效率。这次出台的村务管理的系列国家标准,明确了村务事项运行流程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和编制内容。过去农村村务管理没有明确管理具体规则,没有统一管理尺度,没有具体规定管理人员、具体责任、程序和内容,没有监督管理机制,没有管理评估办法。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村务管理制度化,程序化,专人专管,责任明确,界限分明,内容详实,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这次出台的村务管理的系列国家标准,提出了实施村务流程化管理的有关具体要求。村务管理流程化管理非常关键,能够把处理的问题,从头到尾,一步一步抓稳抓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按照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关系和层次,把村务实际问题,高效快速地处理好,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这次出台的村务管理的系列国家标准,对转变农村村务管理方式,纠正过去的错误方式,规范开展农村乡村治理具体工作,改变过去的落后低效的工作方法,增强村务管理的工作能力,提升农村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管理水平,夯实农村乡村振兴基础,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乡村振兴铺好路搭好桥。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