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往首辅沈一贯的脸上吐痰,却还得到群臣的尊敬

请陛下称太子 2024-08-28 03:47:40

太监向来是令文官集团厌恶的存在,毕竟一旦太监得势,受害的就是文官集团。

可为什么万历三十年,作为太监集团第一号人物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往文官集团第一号人物首辅沈一贯的脸上吐痰,却没有遭到群臣的唾骂,相反,群臣还对他肃然起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这一口痰,并不是为他吐的,是为天下百姓吐的。如果沈一贯能够强硬一点,天下百姓就能够少受三年的苦。

万历二十四年,万历往全国安插负责开矿的矿监,就连广东、广西、云南、这类的偏远地区都躲不过去。

万历为什么要开矿呢?按照他的说法是因为国家财政出现了问题。

别的不说,就只说万历三大征,宁夏叛乱花费白银二百多万两,朝鲜战争花费白银七百两,播州叛乱花费白银三百万两,总计有一千三百多万两。要不是有张居正改革变法的家底在支撑着,财政早就进入了赤字阶段。

“朕以连年征讨,库藏匮竭,若非设处财用,安忍加派小民。”——《明神宗实录》

财政窘迫,自然就要敛财。不过,万历敛的这个财多少有点迷惑,他明面上说是为了国库,但是身体却很诚实,因为矿监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他负责。

从各省收敛的钱财也不是运入国库,而是直接运入内藏库(皇帝的私人金库)。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现这种事情并不意外,因为万历的母亲李太后是商人的女儿。俗话说:“商人重利”,商人的女儿生出来的儿子带有贪财的属性,那也是正常的。

不过他在贪财之前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的身份,身为皇帝竟然还要贪财,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开矿并不是万历首创,早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曾经开过矿,但是仅仅只过了十五年的时间,就宣布停止,而且还特地载入祖训,不但他不能开,他的后世也不能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开矿的危害太大。

虽然对于国家有利,但是对社会的治安却有大问题。因为矿不是在某某个官员家里,而是在地里或者山里,官府开,百姓自然也会学着开(当时私自开矿是合法的)。

要知道开矿的收益绝对比种田的收益要高,如果说一个村子发现了一座矿藏,那么这个村子就能够人人富的流油,而到时候将会引起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冲突。

有的人或许会说,颁布法律禁止,那不就行了?如果说颁布法律禁止有用的话,岂会还有人犯罪?因此,在洪武之后,成化、嘉靖也曾开过矿,但都是开了几年就停止,或者断断续续的开。

“自洪武十五年锢闭,永不许开,载在祖训,成化年间,开而既罢。嘉靖年间,再开再罢。诚有见于开采不己,必至延蔓;延蔓不已,必至抢攘,其患有不可胜言者。”——《万历邸钞》

如果万历考虑到国家的安定,那么他就不应该开矿,但是他在意的地方并不是百姓会不会叛乱?而是他能不能收到钱?

正所谓,为了自己,苦一苦百姓是值得的。

以往开矿由官府主导就已经矛盾重重,更何况现如今由太监主导。

而太监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那都是邪恶的代表,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按道理来说,开矿无非就是找到矿藏,进行开采,但是当时的开矿却并非如此。

由于有的矿藏并不理想,矿监会将这个矿藏强行承包给当地的大商人,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一个大商人沦落到这种地步已经够惨,但还有更惨的,那就是天降横祸,头上莫名其妙的出现几条致死的罪名,不给钱的话,那就死。

大商人不好过,小商人也不好过。所谓矿监,主要负责的当然是开矿,但是他们却搞起了计划外收入,就连当地的商业税也要收。

如果说他们按照规定来收,那么小摊小贩就不用交,但是他们却偏偏不按照规定来收。有店面的不放过,没有店面的也不放过。

导致有的地方出现罢市的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临清。数千大小商人集合起来围攻衙门,要不是临清守备王炀及时出现,说不定矿监马堂就得死在衙门里面。

大小商人不好过,百姓好过吗?百姓也不好过。矿监既然都能对商人进行敲诈勒索,难不成他们会放过百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们对待百姓的手段更加恶劣,简直就是杀鸡取卵,直接奔着百姓的命去的。说百姓的房子底下有矿,如果不给钱的话,就强行拆掉房子,想要补偿?做梦。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辽东,辽东巡抚李化龙曾经上书朝廷:“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这个淮,指的就是矿监高淮。

大小商人、百姓都逃不过矿监的魔爪,官府也逃不过矿监的魔爪。

矿监之间也是有竞争关系的,谁都想争着多交一点,得到万历的夸奖。但矿藏有限,再怎么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于是他们选择挪用地方财政。

由于压榨大小商人、百姓过度,从万历二十四年开矿,到万历三十三年停止开矿,每年都能够发生几十起叛乱,少的有数千人,多的有数万人。

不过,这并不在矿监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天下又不是他们的。矿监如此作恶,难道地方官就眼睁睁的看着吗?并没有。

全国各地都有官员上书,但是万历要么是不理,要么就是直接逮捕到锦衣卫,矿监也正是仗着万历才敢胡作非为。

“诸税监有所纠劾,朝上夕下,辄加重谴”——《明史·高淮传》

万历如此大动干戈,按道理来说,开矿的收入应该不少。但事实是,开矿的收入与每年国库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少之又少。

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开矿,到万历三十三年结束开矿,十年期间,总计收入有白银五百多万两,平均每年五十多万两。

而国库一年的农业税收入就高达两百多万两,要是再加上其他的税,就比如盐税,那么税收将会高达将近五百万两。只需要两年的时间,就足以远远超过开矿所带来的收益。

难不成开矿的收益真的这么少吗?如果这么少的话,万历当年又为什么要下达开矿的命令?其实,开矿的收益并不少,只不过大部分都进入了太监们的口袋。

就比如山西矿监孙朝,明明一年开矿的总收入为四万五千二百两白银,但是孙朝向万历报告的数字却只有一万五千八百两白银,其余的二万九千四百两白银全部成为孙朝的私人财产,贪污的力度高达三分之二。

难道这就算是多的了吗?并不是。按照沈一贯之前的首辅赵志皋的说法,矿监的贪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

“挟官剥民,欺公肥己,所得进上者十之一二,暗入私囊者十之八九”——《明神宗实录》

万历以为开矿的最大收益者是他,但不知道最大的亏损者是他,最大的受益者是太监。为了一年区区五十万两的银子,将天下人得罪个遍,为朱家王朝的灭亡埋下了基础。

万历为什么在万历三十三年结束开矿呢?因为这一年,皇长孙朱由校出生,为了图个吉利,当然他也觉得劳民过甚,才将矿监召回京城。

其实,如果首辅沈一贯是个有责任的首辅,那么开矿早在万历三十年就能够得到结束。

因为在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早上,万历头晕目眩,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为了留下一个好印象,下了一道停止开矿的圣旨。

但是第二天,头也不晕了,目也不眩了,很明显昨天的症状都是偶然的。

万历后悔下达停止开矿的圣旨,趁着圣旨还没有发出,他叫了二十名太监前往内阁,命令首辅沈一贯将圣旨交出来。

如果说沈一贯强硬的话,太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毕竟太监如果敢打首辅的话,那就别怪文官们一拥而上。

要知道,内阁的办公地点不是在后宫,一有动静,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沈一贯连争执都没争执,圣旨就直接交了出去。

事情一经传开,引起的轩然大波,同僚纷纷指责沈一贯懦弱。而与此同时,有一名太监正与万历争执,这名太监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

田义与万历争执到了什么地步呢?争执到万历抽出宝剑,要将他当场杀死。但是他却并不畏惧,面对万历的死亡威胁,依旧据理力争。如果不是前往内阁取圣旨的那二十名太监及时归来,说不定田义就得命丧黄泉。

田义对于沈一贯的举动怒不可遏,径直前往内阁,往着沈一贯的脸就是一口口水。还嘲讽他身居高位,却胆小如鼠。

有的人肯定好奇,沈一贯后来有没有报复田义,毕竟往脸上吐口水侮辱性实在太大,更何况他还是首辅。沈一贯自知理亏,并没有对田义采取报复措施,也算他还有点良心。

一个太监都敢为天下先,一个首辅却不敢,一时间,两个人的鲜明对比传遍全国,沈一贯直接沦落为笑柄,田义则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

其实沈一贯不敢违逆万历也可以理解,纵观整个明朝,只有通过权力斗争坐上首辅之位的,才有大无畏的勇气。而通过前任退休接任的,都是泛泛之辈。毕竟权力斗争从某中程度上来说,是检验一个首辅是否合格的标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