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气味控制,粪便发酵菌种,家庭养殖除臭,益生菌添加量
竹鼠这种小动物啊,在不少地区都有人养。它是啮齿目竹鼠科的一类,长得圆滚滚的,毛茸茸的特别可爱。在一些南方地区,像广东、广西,竹鼠的价值可不小呢,肉质鲜美能做美食,皮毛还能加工。不过家庭养殖竹鼠有个大痛点,就是气味问题。就拿我自己吧,我在南方的老家试过养竹鼠,刚开始那味儿真不好受。竹鼠的粪便啥的,时间长了屋里就一股怪味。
在网上也有网友分享,他们在北方的一些农村散养竹鼠,那地儿干冷,以为气味没那么大,结果还是有不少味道散发出来。这气味主要是粪便和一些排泄物散发出来的,那怎么办呢?这时候粪便发酵菌种就派上用场了。这菌种能把粪便分解转化,减少臭味。
像有个湖南的朋友在家养竹鼠,他开始不知道这菌种。后来听说了,就买了一些来试试。他说一开始也不知道益生菌添加量该是多少,就一点一点试。后来发现按照说明书上一个大致的比例后,效果还不错。一般来说,刚开始用的时候量可以少一点,观察竹鼠的反应。
咱先说说竹鼠这东西。竹鼠爱吃竹子,在南方的一些山区,竹子多,养竹鼠就像拥有了天然的饲料库。它生长速度快,几个月就能出栏,这可让不少养殖户心动。在广西的一些农村家庭养殖,不少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在院子里养上几只,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给孩子找个伴。
可它的气味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就像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子里,好多人想养竹鼠,可顾虑气味影响邻居,就放弃了。其实竹鼠排泄物的气味主要是一些氨气之类的物质散发出来的。这时候粪便发酵菌种就像个小英雄。比如说有个云南南部的养殖场,以前竹鼠粪便的气味在20米外都能闻到,用了合适的菌种和益生菌添加量后,周围几十米都不咋闻得到了。这个菌种里含有好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像小工匠,把粪便里那些臭臭的物质转化成无味甚至有点香味的东西。
这里面有个冷门绿植对比。在一些竹鼠养殖环境周边种些绿植,对于改善气味也有帮助。比如说薄荷和艾草,薄荷大家都知道,味道清新,它散发的气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竹鼠粪便的气味。艾草呢,它有特殊的气味,而且有杀菌的作用。还有迷迭香和薰衣草,这两者相比,迷迭香的味道更浓烈,薰衣草比较淡雅。在南方的湿热地区养竹鼠,种薄荷可能会生长得更好,而北方干冷地区,艾草可能适应性更强。如果以一年为周期来看,在南方的夏季,薄荷能让周边气味清新不少,艾草则在一整年里都有一定的抑制气味的作用。薰衣草在北方冬季也还有一定的作用。在家庭小面积养殖时,这些绿植可以和菌种一起使用。
再说说益生菌添加量这个关键的事儿。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下,竹鼠新陈代谢快,排泄物也多,益生菌的添加量可以相对多一点。比如说一个月大概需要添加20克在粪便堆肥里。而在北方干冷地区,竹鼠生长相对慢一点,排泄物较少,可能15克就够了。而且在家庭养殖场景下,要考虑到居住空间的大小。如果空间小,比如在十几平米的小院子里养几只竹鼠,益生菌添加量就要更精准,不然可能用量多了效果没改善还浪费。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德州的一个养殖场的张经理。张经理在北方养了好几年的肉牛,刚开始也有粪便气味的问题,他用了发酵菌种后,发现菌种在不同的季节还得调整添加量。比如在夏季高温时,肉牛的粪便更新快,异味产生多,菌种添加量就要适当增加。后来他有次去南方考察农业项目,看到别人养竹鼠,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把竹鼠引进到北方。他就发现南北差异真的很大,不仅仅是气候,还有养殖技术。竹鼠在南方的家庭养殖中,很多都是以家庭小群的形式,因为南方空间相对较小。而北方如果养殖竹鼠,可能更适合规模化一点,但规模化的竹鼠养殖对粪便处理要求更高。
还有一个湖南农村的养殖户,在家里散养竹鼠。开始没重视气味问题,结果周围的邻居都有意见了。后来他开始尝试使用粪便发酵菌种,可是不知道益生菌该怎么加。他先是在网上查了些资料,但是资料大多不全面。他就去当地的一些农业站咨询。农业站的同志告诉他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要根据自己养殖的竹鼠数量和养殖环境来判断。他从10克开始试,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增加到15克,经过大概两个月的观察,周围的气味减轻了很多。
对于家庭养殖来说,除臭真是个重要的事。你不能因为养个竹鼠,把整个屋子都熏得臭烘烘的。在一个30平米的小家里养几只竹鼠,要是有气味,生活都受影响。南方有一些多雨的地区,雨水多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也会加重粪便的气味。这时候如果能配合一些干燥通风的措施,再加上合适的菌种和益生菌添加量,效果会更好。
在养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说喂食的时间和量的多少,也会影响竹鼠的粪便情况。如果喂食太多,竹鼠消化不良,排泄物就会有问题。这和南方的饮食习惯有点像,南方人吃东西讲究适量,吃太多就会不舒服。所以说养竹鼠也得像对待南方美食一样讲究个度。
再来说说不同的菌种。有的菌种适合干燥的环境,比如北方干冷地区。这种菌种在有阳光照射的时候效果特别好。而南方的竹鼠养殖,可能需要那种耐湿热的菌种。就像南方有一种热带水果番荔枝,和北方寒温带的水果苹果相比,它们生长环境差异很大,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在云南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气候比较湿润温暖,当地养殖户使用一种本地菌种,发现对竹鼠粪便的气味分解效果比从北方引进的菌种要好很多。
从一年的时间来看,随着季节的变化,竹鼠的状态和粪便的气味也会有变化。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竹鼠也比较活跃,食欲好,排泄物也比较多。这个时候如果能在粪便周围种几株薄荷,再加上按照合适的量添加益生菌,那是最好不过了。到了冬天,北方竹鼠的活动量减少,排泄物也少,菌种添加量可以适当减少。南方虽然冬天没那么冷,但也有湿度高的时候,这时候的菌种和益生菌管理也不能松懈。
还有在养殖的场地选择上也有讲究。如果是在院子里,有一定的空地,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竹鼠舍。这个舍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的竹鼠数量来定。比如说养个十几只竹鼠,一个3 - 5平米的舍就可以了。在舍里的粪便要及时清理,然后用粪便发酵菌种进行处理。对于益生菌添加量要根据竹鼠舍里竹鼠的实际情况调整。
在南方的小镇,有一个家庭养殖户,他把竹鼠养在自己家的小仓库改造的养殖间里。一开始他没有对粪便进行很好的处理,结果仓库里臭气熏天。后来他学习了粪便发酵的知识,使用了合适的菌种,开始探索益生菌的正确添加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他家的仓库虽然还有竹鼠的味道,但不再是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了。
竹鼠养殖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在气味控制和粪便处理方面。南方的湿热环境和北方的干冷环境差异,让养殖方式也有所不同。粪便发酵菌种和益生菌添加量是改善气味的关键,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而且周边环境,像绿植的种植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知道大家在自己当地的竹鼠养殖或者其他养殖项目中,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