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代建造的建筑,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高速公路,又或者是堤坝城墙,修筑时都要运用到一种材料,那就是水泥。水泥加水搅拌之后就会变得浆体,然后将其跟其他材料一起使用凝胶,在一起用来修砌各种建筑。
水泥在空气中挥发硬化,就会变得非常的牢固坚硬,而且水泥的耐腐蚀的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泥的成分越来越“高级”,除非是用炸弹轰炸或者是遇到什么大物体撞击,不然一般都不会坍塌的,使用寿命都有百年左右。水泥是在1824年,由英国人所研发的,后来经过各种成分的“调制”,最后成了现在我们所看见的水泥。
但是明朝的时候,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水泥,但是铸造的城墙经过了600多年的风吹雨打,至今仍稳固如初,屹立不倒。这是为何呢?要是你看到用的材料,你会惊呼,这也太“浪费”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以及抵御外敌,在定都南京之后,听从谋士的建议,在南京建立一堵围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南京明城墙。
明城墙所耗时达27年,用工28万人,约用了3.5亿块砖,不愧是世界第一大城墙。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拆毁了一部分城墙,但是有一些还是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平时也会进行勘测,但是无论怎么样,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摧残,明城墙都屹立不倒,能造成这样的结果,要归功于当时建造时所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材料,那就是糯米。
我们都知道,古代没有水泥,而要筑起城墙要它不倒,就要稳固它。以前修建的城墙都是直接用石头堆砌打造,磨合成一块一块的进行贴合,不然就很容易松垮。而有了糯米的存在,就会加大稳固性,众所周知糯米是有粘性的,所以当石头、沙块修筑的时候加上糯米,使其粘性更强,石头与沙块之间就会更加的贴合,并排着进行修砌就会更牢固。
不得不说,糯米在这里面的作用发挥得最大也最重要,但同时也是浪费的。修筑明城墙耗时27年,足以说城墙之宽之大之长了,那所要用到的糯米,怕是要以是以万吨来计算才能修筑完成。我们也都知道,糯米是农作物的一种,也是平常老百姓吃的粮食,当时肯定是要用百姓的糯米进行充公,修砌城墙,这对老百姓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本来古代粮食产量就地,各种苛捐杂税,生活本就困难了,还要上交这么多粮食,简直是增加无限的压力。好在现在有水泥了,也用不到糯米了。但还是要夸一句当时古人真有智慧,能够想到这个办法,才能够把明城墙建造得这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