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四大野战军的正职司令员,西野(一野)的彭总,中野(二野)的刘伯承元帅,华野(三野)的陈毅元帅,东野(四野)的林总,他们都战功赫赫,军功鼎盛,位居我军十大元帅之列。但很多人,对于四大野战军的部分副司令员,则相对不那么熟悉。
西野的第一副司令是张宗逊上将,第二副司令是赵寿山(1955年未授衔)。

中原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是陈毅元帅,实际上他还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两边都有职务,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为了方便协调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则是粟裕。
东北野战军有三位副司令员,分别是吕正操、萧劲光和周保中。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西野虽然有两个副司令,但主要军事指挥决策权在彭总手中,彭总性格刚硬,连政委都是自己一肩挑,枪炮声一响,全军都要听彭总的,最多加一个习仲勋,西野和中央的来往电报,西野署名都是彭习。

中野虽然名义上有副司令,但军事定然是刘帅说了算。
东野更是有三个副司令,但实际上军事决策圈主要是林总、罗荣桓元帅、刘亚楼三人,东野和中央的来往电报,东野署名林罗刘。

唯有华野例外,副司令粟裕行使了全军的军事指挥决策权。
其他野战军的副司令不可能直接和毛主席沟通军事战略问题,华野副司令粟裕则有独立的电台,可以与中央军委直接联系,甚至能够和毛主席沟通战略问题。
粟裕副司令甚至可以“斗胆直陈”说出和毛主席不同的战略看法,我们要知道,自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几乎每一次的战略判断都是对的,这是经过战火淬炼反复验证的。现在粟裕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更为难得的是,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中央专门为副司令召开书记会议,研讨粟裕的战略建议,并且予以支持。一个副司令能够得到这种重视,这是无上之殊荣与特别之看重。我们要知道,其他几个野战军司令员都没有过这种待遇。

对于华野副司令的军事指挥权:
正职司令的陈毅元帅非常谦虚,他知道在军事上,粟裕确实是天赋异禀,早在新四军的时候,陈毅就对粟裕说过:“我完全信任你的能力,军事上还是主要你来指挥,我给你权力!”解放战争时期,也直接电报中央:“建议华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

毛主席更是明确,在《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在淮北歼灭东进之敌》的电报提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1948年9月,许世友质疑粟裕的军事部署不够好,毛主席也直接电复:“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毫无疑义地明确指出许世友只负责攻城,全军的指挥是粟裕。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粟裕这个副司令与众不同,他以副司令的身份,成为华野当之无愧的军事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