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式父爱,正在摧毁孩子的自尊,最终让孩子变成这样的人

羿云天说 2020-01-04 10:00:24

悄无声息在海外开播的《爸爸去哪儿》第六季,虽然改名为《一起出发吧》,但是这一次和爸爸一起出发的亲子节目似乎一点水花都没有,网上讨论度少得可怜。

可是,开播不久,本来是一档温馨有爱的节目,却因为“杨烁教育方式”一度登上热搜,此前热搜则是因为杨烁入围“油腻四子”而引发全网吐槽,这一次则是围绕杨烁在节目中对待儿子杨雨辰的态度及教育方式成为热议话题。

作为曾经火爆全网的亲子户外生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一度捧红了前几季中的几位暖男爸爸,后来却因为各自原因被迫下线。

第六季的开播可谓出乎意料,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则是杨烁在节目中对待儿子杨雨辰的教育方式。

儿子走路绕车头没走车尾,立刻被他要求重走一遍。

嫌弃儿子走路有点内八字脚,居然要求重新跑上坡顶,重新走一遍给他看。

一点不对就对着孩子大吼,丝毫不给面子。

要么爱答不理,要么疾言厉色。

指着飞机上的指示英文问儿子怎么念。在看到儿子反复确认这个单词没有念错,第二个单词也读正确的情况下,杨烁依旧没有说出一句表扬、鼓励的话,反而开始了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教育。

相比其他几位耐心温柔的爸爸,仿佛在杨烁眼里,儿子似乎到处都是毛病,穿衣、背包、走路,点点滴滴都是缺点、都要训斥。

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看节目感受一下。

更有网友晒出杨烁对待女儿的温柔宠溺态度,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双标”父亲。

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杨烁本人一丁点都没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一脸不耐烦,简直像在训斥阶级敌人,脖子上的青筋都绽起来。

有网友评价:杨烁这样的父亲是很多父亲的代表,生活里并不少见。

也有很多网友留言讲述了自己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爸爸:

“似乎看见了自己的成长,一直被打压、污蔑、嘲讽,只为了维护爸爸自己的权威。从来没有被夸过一个优点,真难过!”

“电视剧里的的油腻男,原来生活中是个偏执狂。”

“爱孩子的父亲是不会舍得这样伤害孩子的,他只爱他自己。”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综艺类真人秀真的是一个照妖镜。

杨烁就像极了一个时时处处都在表演的父亲,其行为和教育方式俗称“表演式父爱”,这比“丧偶式育儿”更加可怕。

而且通过其妻子王黎雯日常微博发布与儿子杨雨辰的互动可以看出,妈妈的爱更多更深。

如杨烁这类父亲有一个特点,平时不怎么参与家庭生活,偶尔想参与进来,但是找不到存在感。

然后他们就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希望掌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弥补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失的存在感。

他们的行为准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标准就是他们的心情和不同的表演方式。此刻心情好了,你干什么都行,下一刻心情不好了,你干什么都是错的。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在众人面前表演教育孩子,以显示他们在家庭中有多么重要。

他们平时并不会去思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也不会去思考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如果说对孩子有爱,那也是物化的爱,因为他属于我,所以我爱他,而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

教育中最忌讳的是践踏孩子的自尊,自尊一旦被你踩下去了,他可能从此就矮人一节。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现在也挺好。可是你又怎么知道,如果父母给予更多爱的教育和鼓励,你不会比现在更好呢。

网友“是林贰”留言:最可怕的是,自尊心自小被这样的踩过,长大之后在人际关系当中会变得很敏感,“自我”很不稳定。

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种爸爸,永远都在秀自己的优越感,而且是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以为自己挣钱都是为了这个家,如果没有他挣钱,全家人都要喝西北风。

是的,钱很重要,可是他们偏偏忽略或者自动屏蔽了作为一个爸爸和男人,首先要给孩子和家人心灵上的安全感。

有一种爸爸,对自己的孩子只有三分钟热度。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就想抱一抱,然后刚抱了一分钟就去找妈妈,“孩子是不是饿了?”“孩子总是哭闹,你看看怎么回事?”

最后来一句:“孩子想妈妈了,你哄哄吧!”把孩子扔给妈妈,自己又开始抱着手机打游戏或刷D音。美其名曰,“我太累了。”

而这类爸爸还有一个最擅长的表演绝活——

每次在外人面前,就喜欢抱一抱逗一逗孩子,表演父爱。别人偶然看到一次就会夸赞:“你看这个爸爸好有爱哦,这么喜欢孩子!真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而这些别人却全然不知道,只要一转身或者回到家,这种表演式的父爱就会戛然而止,将孩子抛给妈妈或者老人照顾,自己又开始做甩手掌柜。

有一些网友觉得杨烁这样的爸爸其实还是有可能通过改造而改变的,于是就提问:“怎么让他改变呢?让他感受到家庭参与感?”

有网友附和:“我觉得需要他自己意识到。”

而网友“干沐”的留言一针见血:不会的,他只想低投入高回报,偶尔“玩玩”孩子,就想收获“成功的教育者”“受到子女尊敬”“收获父亲身份的威权”一堆东西,根本耐不下心付出长时间的陪伴和悉心的体谅教养的,本质上是能力缺失。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曾提出过一个影响广泛的观点——中国式家庭关系就是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

其观点核心是指,家可能是提供爱的港湾,也可能是最伤人的战场,最亲密的人也许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在家庭关系里塑造的人生观,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所受的家庭影响,即便在你成年后也有可能伴随你一生。

你可以仔细观看身边情绪暴躁、性格古怪甚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成年人,多半是因为小时候受到了来自家庭最亲之人的言语和肢体伤害,包括但不限于打骂、当众羞辱、不认可、贬低甚至对人格的践踏(虽然最后一点很少能有家长觉察到甚至不愿意承认,但是其伤害却是真实存在和影响深远的)。

弗洛伊德说:“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小时候受过伤害的孩子,有一些长大后可以通过不断地自我塑造和修复变得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永远活在自卑和懦弱中。

遇到稍微对自己好的人就会坦诚相待,无限信任身边的人,哪怕被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因为他们本身缺乏安全感,所以就会通过无限地降低自己的尊严来求得别人的怜悯。

所以,很多有此性格的女生遇到渣男就不足为奇和司空见惯。

因为他们很难摆脱和逃脱童年时候家庭亲人带给他们的阴影。

有些是亲人的打骂,有些则来自亲人的不管不顾地沉默式的缺席的父爱以及焦虑性母爱的影响。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说过: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孩子攻击别人的可能性,要比温和家庭的孩子高出近五倍。

而且这种性格特征的养成,将会深深铭刻,伴随孩子终生。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暴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也许只因为,在你小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示范给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暴制暴,是你唯一学会去抵抗愤怒、沮丧、挫败和痛苦的方式与手段。

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杨雨辰长大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也有支持的网友说,人家的孩子人家教育,而是年后再来看,未必谁的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是啊,教育方式千万种,但是家庭教育不是一方的责任和义务,家教的两盏灯:妈妈是亮在家里的那一盏,守护孩子内心的温暖;爸爸是路上的那一盏,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两盏灯并行,孩子才能在内在外都有所依仗。

健康的家庭里,父爱和母爱都不能少;而有爱的家庭里,父爱和母爱也都要给对。

【羿云天,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自媒体主编。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专注婚姻家庭、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0 阅读:5

羿云天说

简介:羿云天,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媒体主编,心理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