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百色市隆林,14岁的南海杨六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一次扶贫工作中遇到了他,那时,已是他独自生活的第6年了。
在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后,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坎坷身世2000年,杨六斤出生在广西隆林德峨镇,一户贫困家庭。因出生时体重恰好六斤,父母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虽然家中条件不好,但年幼的杨六斤备受宠爱,在全家人的关爱下度过了童年。
然而,就在杨六斤6岁那一年,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了。弟弟的诞生让家庭负担加重,为了改善生活,父亲决定外出务工。
命运弄人,在建筑工地工作的父亲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离世。这场变故如同晴天霹雳,击垮了这个家。
不久后的一天清晨,当杨六斤从梦中醒来,惊恐地发现母亲和弟弟都不见了。
年仅6岁的杨六斤,刚刚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又要被迫接受母亲带着弟弟改嫁的现实,但这也仅仅是苦难的开始。
杨六斤的爷爷在一次务农时不慎摔倒,头部撞石,当场离世。
奶奶也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因病去世了。杨六斤失去了最后两位亲人,彻底沦为了孤儿。
独自生活2007年,年仅七岁的杨六斤,生活尚不能自理,就要开始独自生活。
他的大伯一家靠着几亩玉米地勉强维持生计,日子紧巴巴的。
堂哥杨取林虽然偶尔能照应六斤,但他自己也要养家。常年在外打工的杨取林,收入微薄,对六斤的照顾实在有限。
加之家中空间狭小,实在没办法将六斤接来同住。于是,六斤被安顿在了山上的一座老宅里。
这房子少说也有七八十年了,狭小破旧,家具寥寥无几。冬天寒风穿堂,雨天屋顶渗水,霉味扑鼻。
好在杨取林每周都会给六斤10块钱,作为生活费。
堂哥已经竭力而为了,可对于六斤来说,这些钱远远不够生活。为了生存,六斤不得不自力更生。
他时常会摘野菜充饥,甚至动手制作工具捕鱼,来改善伙食。一碗辣椒加几根野菜,就是他的一餐,吃得津津有味。
好心的邻居们时常接济他,而六斤也只能帮邻居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农活,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洗衣、做饭,六斤的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打理。
十四岁的他,手上已布满伤痕,记录着独自生活的艰辛。夜深人静时,六斤总会思念远方的母亲和弟弟。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自6岁那年被母亲抛弃,他就再没见过母亲了。
500万的捐款2014年5月23日,广西电视台一档公益节目的播出,让杨六斤的坎坷身世被公众得知。杨六斤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据报道,节目播出后不到一个月,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杨六斤的个人账户,很快就收到了500余万元的捐款。
6月初,深圳康桥书院的义工也将杨六斤接到了深圳就学。
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杨六斤的堂哥及隆林德峨镇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了深圳,要求将杨六斤带回广西。理由是,杨六斤要处理捐款等相关事宜。
许多网友这样概括——“贫时无人问津,富时亲友盈门”。
话虽尖锐,却也道出了杨六斤境遇的突变。一时间,他从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变成了“社会的宠儿”。
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网络热议,杨六斤的故事已经关系到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对杨六斤而言,媒体的曝光给他带来了命运的转机。
但对当地政府而言,此事却成了一场“危机”,一桩“丑闻”。许多人认为,镇政府急于接回杨六斤,是为了挽回形象和面子。
不少网友纷纷提出质疑:杨六斤吃野菜充饥时,政府为何一直没有作为?
与此同时,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也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指责杨取林“图钱抢人”,认为他带回杨六斤是为了那500万善款。
不过很快,康桥书院校方就站出来,澄清了“抢人”一事。
校方表示,他们曾明确表示,只有杨六斤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他的母亲才能带走他。
但德峨镇干部告知校方,杨六斤的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管过他了,他的实际监护人是堂哥杨取林。
杨取林虽然能力有限,但一直在尽力照顾杨六斤,已经是非常难得。而且,从杨六斤与堂哥的关系也一直很亲近。
不过这场急匆匆的“接人回家”风波,也让善款的去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数百万善款如何支配、由谁监管?仅凭亲戚的口头承诺,显然难以让公众和捐款者安心。
安稳的生活
2017年,记者重返广西百色市隆林县,意图探寻杨六斤的近况。在当地,杨六斤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鲜有人知晓他最近的动态。
直至记者造访堂哥杨取林家,才得知17岁的杨六斤已更名换姓。因过往失学的经历,他如今还在百色市内的一所中学念初三。
杨取林说,六斤现在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个头马上就要超过他了。
他还透露,此前的舆论风波,对杨六斤的影响很大。媒体的大量报道,让他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可蜂拥而至的记者采访,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谣言、风波,也让他没办法正常生活、学习。所以,改名是为了避免杨六斤再受外界干扰。
至于那500万善款,杨取林说,其中的300万一直为杨六斤存着。而剩下的200万,除一些日常开销外,多用于社会捐助。
像是村子里的水泥路,便是用这笔善款修建的。新街村人尽皆知,村民们也是受益良多。
杨六斤和堂哥一家的生活变化很大,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如今,杨六斤无需为生计忧虑,他衣食无忧,能安心在市里读书。家中建起了三层楼房,六斤也有了独立的房间。
这几年,堂哥杨取林也没有再外出务工了。但他们一家仍住在村里,守着几亩地,养着几头猪,过着平凡的日子。
杨六斤曾就读于新街村小学,据老师介绍,今年春节六斤放假回家时,还特地回校看望了老师。
由于杨六斤得到了公众的关注,新街村小学及贫困学生也受到了许多企业、基金会的资助。
历经舆论风波后,对杨六斤而言,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