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注脾胃健康的余幼鸣主任。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我发现许多患者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情况下自行用药,这其实有点危险。
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脾虚的症状,脾虚的成因,以及如何进行调理。请耐心阅读,这篇文章可能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觉得有用,请分享给更多人。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脾气虚弱,这是脾虚最普遍的类型。中医学认为脾是气血生成的根本。
脾气虚弱可能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感、力量减退、说话无力、容易感到疲惫、过度嗜睡、面色苍白或泛黄、肚子胀气、拉肚子等。这时候需要补充脾气,建议服用归脾丸。
第二种是脾阳虚弱,脾阳的主要功能是温暖身体。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感到怕冷,例如食用寒凉食物后容易引起胃痛,大便不成形,容易稀释,手脚冰冷。在饮食上应避免生冷的水果和蔬菜,可以考虑服用附子理中丸来调理。
如果脾气虚弱加剧,除了脾阳虚弱,还可能导致脾气下沉,容易引起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脱肛。
此外,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头晕、心慌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补充中气和益气,推荐使用补中益气丸。
以上是脾虚的主要表现,接下来让我们讨论脾虚的另一个方面。
那就是脾虚湿重,除了脾气虚弱,脾虚湿重也很常见,通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不愿交谈,身体感觉像被湿布包裹,非常不舒服。这种情况下,舌头上可能会出现齿痕。
这是因为体内积聚的湿气导致舌体肥大,压迫牙齿,形成齿痕舌。这时,湿气还未转化为热,舌苔白腻或滑腻,属于湿寒。如果伴有腹泻,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如果腹胀较严重,可以服用木香顺气丸。
如果体内的湿气已经转化为热,舌苔可能仍然白腻,但会感觉干燥,或者已经变成黄腻。这时候需要清除湿气和降低热量,例如服用清热祛湿颗粒、茵陈五苓丸,以及针对下焦湿热的二妙丸。
当然,现代人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可能同时存在脾气虚弱和湿气问题。这时候需要同时健脾和祛湿。如果已经形成痰湿,需要先化解痰湿,然后再补充脾气。
最后,还有其他脏腑问题导致的脾胃问题,如肝木克脾土或肾虚引起的脾虚等。这些情况需要系统性治疗,在此不再详述。
我也是脾虚,感觉脾气虚弱和脾阳虚的症状都有,湿气也有,不懂服什么中成药了
我对上号了
余教授在那家医院座症?我感觉情况比较复杂,还是跟医者面对面精确一些。
越看越糊涂,感觉那个症状都符合自己,判断不出来了[流鼻涕]
余教授,化痰湿,推荐那款中成药啊
余教授讲得好[点赞]
好文章[点赞]收藏了。
原来我看了那么多的医生都是假医生!……
就是有湿啊,湿到了头顶就掉头发啊,我还会加一些苍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