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吴三桂等人在清康熙年间发动的“三藩之乱”,从清代到如今的史学家,都普遍给予其负面的评价。
清代的史家贬斥它那就不用说了,当代的史学家认为“三藩之乱”不值得肯定的理由则是:清朝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已经形成,吴三桂等人在此际造反,等于是在破坏这一稳定繁荣的大好局面,因此不值得肯定。另外,吴三桂人品低劣,多次反复,其造反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自保,进而为了取代清朝成为又一个封建帝王,没有什么进步意义。因为这些原因,三百多年来,吴三桂在史书上,以及历史文学作品中始终都是负面的形象,也始终都被当做汉奸看待,他发动“三藩之乱”也被看做是跳梁小丑的行为,一直都遭到了贬斥。
对此,本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实在是不吐不快,所以在这里提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诚然,吴三桂确实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引清兵入关,到最后杀害永历帝的行为都是令人唾弃的无耻之举。他发动“三藩之乱”,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取康熙而代之,自己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
但是,“三藩之乱”本身还是应该有积极意义的,不能一笔抹杀,一概否定。
归根结底,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的目的还是要用汉人的政权来取代满清这个少数民族政权,这应该是“三藩之乱”积极的一面。
认为汉人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没有什么区别,谁来当皇帝都一样,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即使是站在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得出结论:汉人王朝要比少数民族王朝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王朝是很多的,除了北魏主动地“全盘汉化”,自觉地融入汉文化之中以外,其余的各个王朝无不是把汉人当做自己最大的敌人,想尽办法压抑钳制,从而造成了国力的巨大内耗,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像元朝时期,蒙古当权者把天下民众分为四等,压抑汉人,甚至有杀尽江南汉人的疯狂想法,这样的举措显然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会起到消极的作用。
清朝是压制汉人最典型的例子。清朝的统治者从顺治到慈禧,心目中的头等大事一直都是如何压制住汉人,确保汉人不起来反抗。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包括闭关锁国,包括文字狱,结果使得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以至于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要面临西方的降维打击,而整个国家对此还毫无觉悟,完全没有意识到与对方的巨大差距。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像康熙、乾隆等人不是不知道西方的科学技术先进,只是他们在了解到西方的先进之处后,本能的反应就是不能让汉人掌握这些东西,所以必须把它们藏起来束之高阁。因此,在所谓“康乾盛世”时期,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最多也只是宫廷内皇帝的业余爱好,根本就不能流传散布到民间,对整个中国社会没有丝毫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满清统治者不得不承认西方的科学技术远远高于中国,也愿意引进洋枪洋炮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满清统治者依然没有跳出“防汉高于一切”的思维窠臼,对于西方的文明还是采取首鼠两端、欲拒还迎的犹豫态度。既想引进西方的技术增强自身的统治力,同时又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感到恐慌。特别是主持洋务运动的官员又基本都是汉人,所以满清统治者在学习西方的过程总是进一步、退两步,磨磨蹭蹭,瞻前顾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如果把满清王朝换成一个汉人政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汉人王朝对于外来文化其实从来都是大胆吸收的。汉朝唐朝就不必说了,单说明朝,在明末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之后,朱明朝廷从来都没有采取过任何抵制的措施,民间更是有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积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只是由于当时东西方交流的力度还很弱,同时当时西方也不够先进,所以西方文化才没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一个汉人王朝——假如就是吴三桂的“大周”——面对着十八、十九世纪那样的情形,我可以断言,“周朝”的表现肯定会比清朝好得多。
作为汉人王朝,当然也需要压制百姓的反抗,但是汉族统治者的自信心是满清那样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不能比拟的。最显著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汉人王朝对于文官集团非常信任,敢于放手放权让文官集团治理天下,而皇帝往往避居深宫,不理政事;而满清政权则绝对不敢相信汉人文官集团,一定要尽力压制才行,皇帝也总是把一切权力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丝毫不敢放松。
宋、明两朝都是文官当政的时代,两朝越到中后期越是如此,如果吴三桂建立了“周朝”,想必也不会例外。文官集团当政,带有一定的君主立宪制的色彩,更易于吸收外来文化(可以参考明朝后期高拱、张居正等人主持的“隆庆开海”,另外明朝天启时期的内阁首辅叶向高以及另一位高官徐光启对于西方文化的重视也是一例)。我们可以想象:“周朝”那样的汉人政权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问题上,肯定会主动得多,而且成果也好得多。恐怕不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到大门口,中国就已经从西方吸取到了足够多的营养,自身有了显著的改变,足以应付重大变局了,退一步说,即使是面临着鸦片战争那样的局面,汉人政权也肯定不会像满清那样的狼狈不堪。
因此,吴三桂想要用汉人政权取代满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把“三藩之乱”当成一次毫无意义的武装叛乱事件来看待是不正确的,给吴三桂晚年的这次举义予以平反,承认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刻留下了光彩的一笔,是完全应该而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