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当年是不穷,但是想要买到足够的装备却捉襟见肘。而彼时的德国却一掷千金,不仅提供军火,还帮着建兵工厂,搞得比“亲兄弟”还亲。
可怪事就来了,德国赚得盆满钵满后,居然调转枪口,跑去抱日本大腿,还把中国的军火供应直接掐断。
德国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是被日本“绑架”,还是本就存心“脚踏两条船”?
1930年代,蒋介石手里的军费捉襟见肘,财政状况比破布口袋还要惨。可是神奇的是,德国不但卖他军火,还帮着修兵工厂,像是看到“潜力股”似的,投资了一大笔资源。
这到底是蒋介石的个人魅力,还是德国的战略算盘?德国的算盘其实是以军火为幌子,钨砂才是关键。
德国当时的处境很微妙。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但凡是个工业大国,都得有原材料。
德国本土资源匮乏,尤其缺钨砂。钨砂可是制造高强度炮弹、装甲的必备材料,德国要搞军事扩张,不能没有它。而当时全球最主要的钨砂供应地,就是中国。
从1934年到1938年,中国出口的钨砂占德国进口总量的比例一路狂飙,从57.2%增长到70.6%。德国的军工厂离不开中国的矿产,蒋介石正是靠着这一点敲开了德国军火库的大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砍断了与苏联的联系,苏联顾问团直接被赶出了南京。国民政府急需新的国际支持,美国和英国对此爱搭不理,法国则忙着自己的殖民事业,没心思理会蒋介石。
只有德国愿意伸出援手。可是问题来了,南京政府的财政吃紧,军饷经常拖欠,装备老旧,军官们各有各的小算盘,根本没钱去买先进的德式武器。
德国人也不是慈善家,直接提出了一个“资源换军火”的方案——德国提供先进装备、军事训练和兵工厂技术,中国则用钨砂、锑矿和农产品来支付。
1936年5月,双方一拍即合,签了一份关于借款的合同。在这份协议中,德国提供1亿马克的商业信贷,分批在数年之内发放完毕。
当然,不是没有要求的,这笔贷款是有指定的用途的:南京政府只能用来从德国进口货物,特指武器。
这个信贷看似是蒋介石的“福利”,但背后其实是德国确保自己拿到稳定的战略资源。这就相当于蒋介石“刷脸”拿装备,德国用“实物抵债”的方式解决财务问题。
双方的经济合作越来越深,到了1936年,德国对华军火出口达640.5万马克,占德国军火出口总额的28.8%,成为德国最大的军火买主。这场交易,德国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战略原料,蒋介石则得到了德式装备精良的部队。
铁血顾问团:德国教官如何改造蒋介石的军队?光有军火还不够,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实在让德国人看不下去。为了提高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德国派出了专业顾问团,试图用德式训练打造出一支“亚洲铁军”。
1930年5月,德国原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佛采尔来华担任顾问团团长。德国的训练模式,强调纪律、战术协同和机械化作战。
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将领要么是旧军阀,要么是留学日本的军官,战斗理念与德军完全不同。他的到来,为国军开阔了视野。
1933年,德国“国防军之父”塞克特被聘为总顾问。他的建议是:中国军队不是太少,而是太散,必须建立精锐部队。
这个建议非常符合蒋介石的心意,他想裁撤那些地方军阀的部队已经很久了。老蒋听了以后,决定精简整编,按照德国模式建立6个德式师,后来扩展到10个。
除了训练军队,德国还帮助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兵工厂。1935年,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国民政府制定了重工业发展的“三年计划”,确定了10大工业项目,其中包括钢铁厂、炼铜厂、炼油厂、中央机器厂等。
在德国的技术支持下,南京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到1938年,已经能够制造20毫米、37毫米和75毫米火炮的炮弹。这在当时的亚洲,已经算得上是先进的军工体系。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但1938年,德国的态度突然急转直下,终止了对华军援,并与日本站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
因为日本不允许。德日在1936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军事同盟,但德国同时与中国有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深度合作。
德国的军火、顾问团和兵工厂技术都在帮助中国增强军力,而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已势不可挡。日本对德国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终止对华援助,并承认“满洲国”。
希特勒经过一番权衡,认为日本在亚洲更有价值,可以牵制苏联。因此,德国逐步停止了对华军援。1938年6月,德国宣布承认“满洲国”,并开始撤回驻华军事顾问。
7月5日,顾问团在国府的安排下乘坐专车离开汉口,经香港回国。最后一任顾问在临别前向蒋介石承诺,不会向日本泄露任何在华工作的机密。
更糟糕的是,德国国防部下令禁止军火输华。蒋介石曾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挽回中德关系,但希特勒的决策已定,德国彻底倒向日本。
德国的背叛让蒋介石措手不及。此前,德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德国停止军援后,国民政府不得不寻求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最终,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三国宣战,中德关系彻底破裂。
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关系,从蜜月期到决裂,完全是由利益驱动。德国的援助不是出于同情,而是看中了中国的钨砂资源。
蒋介石的军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但在政治大棋局面前,德国还是选择了对它更有价值的盟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