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海瑞(右一)指导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字。
“大家都同意这个解决办法吗?”
双方当事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宣布,经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赵大爷向冉某支付剩余款项三万元,于七日内交付……请双方签字确认。”
承办法官张海瑞的话音刚落下,赵大爷和冉某不约而同地冲上前去,紧紧握住了张海瑞的手并连声道谢。冉某更是眼含热泪哽咽着说道:“张法官,五年了,吵了五年、闹了五年,我终于拿到了血汗钱!谢谢你!”
开庭前可不是这样一个温馨场面。
2019年,冉某承建了赵大爷的农村自建房,房屋交付后,赵大爷发现房屋存在多处裂缝且有漏水情况,认为有质量问题,便拒绝支付尾款。
5年来冉某多次向赵大爷讨要建房款未果,两人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不仅闹到了居委会、社区街道,2024年年初更是差点在一审法院门口大打出手。
“案情不复杂,这案子好判,却不好办。”二审承办法官张海瑞翻看着案卷,暗暗叹了口气。
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待和现实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果司法机关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理不睬,那就没有什么社会公平正义可言了。”张海瑞陷入了沉思,必须让司法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下堂调查”真正走近人民群众才是好办法。
“走,看现场去!”
2024年11月5日一大早,顶着深秋的寒风,张海瑞带着审判团队直奔赵大爷家,脚还没踏进院门,就听见争吵声,一个比一个大。
“冷静!冷静!我们今天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房屋在这里摆着,有没有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便清楚了。”张海瑞立马上前劝解道。
听到法官是来解决问题的,赵大爷眼睛一亮,领着张海瑞、冉某楼上楼下仔仔细细看了好几圈。
半小时后,庭审准备就绪。
“刚才我们都看了现场,确实存在多处裂缝,冉某你认为房屋质量完全没有问题吗?”
“也不是完全没问题……一点裂缝也不至于把房子全修一遍吧,这笔钱可不少。”冉某小声嘟囔道。
这让张海瑞看到了案件调解的机会。
“你们是由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的,不要因为一时斗气破坏这份情谊。”通过释法说理,与双方当事人讲通事实争议后,张海瑞当即转换调解策略,从情理方面寻找突破口,在“朋友”“调解员”等不同身份间来回转换,把握调解火候,逐步消解了双方的对抗情绪,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如果这个案子在机关开庭办案,可能无法调解。我们还是要多到现场看看,这样更能获得当事人的认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调解也要让当事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回程的路上,张海瑞跟法官助理说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刘洋丨通讯员:胡雅茹丨摄影:万旭
责任编辑:张悦 |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