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有3坎,熬过就长寿!3坎分别指的哪三年?

老李守护生命 2025-04-23 04:14: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当全世界约有5.3亿糖尿病患者正在与这位"甜蜜杀手"搏斗时,咱们就得面对一个不得不说的真相:糖尿病,它压根儿不是一个简单的"糖多了"那么简单的事儿!

它是一场持久战,一场需要患者咬牙坚持的马拉松。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意味着寿命大打折扣了?"答案可能会让你惊喜-其实不然!研究表明,只要渡过三个关键时期,糖友们一样可以活得又长又好。

这三个时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三坎"。

糖尿病就像一个戏精附体,它总是喜欢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给你来个"惊喜"。

就拿王伯伯来说吧,他在确诊糖尿病后第五年,因为血糖控制不佳,突发心肌梗死,差点儿就和这个世界说拜拜了。所幸,他熬过了那个坎儿,现在已经和糖尿病和平共处20多年了。这不是个例,而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经历。

第一坎:确诊后的第5年

为啥偏偏是第五年呢?这是因为在确诊后的5年左右,大部分患者会经历"蜜月期"结束后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所谓"蜜月期",指的是刚确诊时,患者往往因为害怕而严格控制饮食和用药,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会放松警惕,觉得"也没那么可怕嘛",结果血糖失控,各种并发症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候,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可能会集中爆发。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

所以第5年,就成了很多糖友的第一个"生死坎"。

老刘就是这样,确诊后认认真真控制了3年,后来觉得"差不多得了",开始偷偷吃起了甜食,结果第5年就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住进了ICU。幸运的是,他及时得到了救治,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一吓不轻,从此老刘对血糖控制简直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

第二坎:确诊后的第10年

为啥第10年又是一个坎呢?因为这个时间点,是很多微血管并发症集中爆发的时期。

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往往需要8-10年的时间才会明显表现出来。

糖尿病就像个"慢性工程师",它不着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破坏你的血管、神经和器官。到了第10年,这些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中爆发。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10年左右,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高达6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友在病程的第10年左右会出现视力下降、肾功能异常等问题。

李阿姨就是这样,糖尿病确诊后一直控制得不咋地,到了第9年开始出现视力模糊,一检查,竟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幸好发现得早,及时进行了激光光凝治疗,才避免了失明的命运。

这一吓不小,李阿姨彻底认识到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第三坎:确诊后的第15年

第15年为啥又是一道坎儿?这是因为到了这个时间点,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可能会集中爆发,而且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服药也可能导致药物耐受,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病程15年左右,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7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等问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慢性疾病也会逐渐出现,与糖尿病互相影响。

张大爷的经历就很典型。他糖尿病确诊已有14年,一直控制得还行,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

到了第15年,突然出现了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检查发现是下肢动脉硬化,差点需要截肢。

所幸通过及时治疗和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他避免了这个悲惨结局。

熬过三坎,迎来长寿

如果顺利熬过这三个坎,糖友们就能长寿吗?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数据,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良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避免严重并发症,其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相差无几。

特别是那些通过了这"三坎"的患者,往往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反而比一些不注重健康的非糖尿病人活得更长。

有一项持续2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那些严格控制血糖、并发症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平均寿命仅比非糖尿病人群少2-3年。而如果算上那些因为糖尿病而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有些甚至比同龄人活得更长!

如何平稳度过三坎?

想要安全度过这三道"坎",糖友们得掌握几个锦囊妙计:

控制好血糖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到监测血糖、规范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血糖控制的目标一般是空腹血糖3.9-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全面管理各种危险因素。除了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

理想血压<130/80mmHg,LDL-C<2.6mmol/L。

定期筛查并发症。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神经病变筛查和心血管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是长寿的秘诀。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定期随访,主动向医生报告身体的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不是"甜蜜的负担",而是需要用一生去管理的健康课题。与其担心它会带来多少麻烦,不如把它当作一个提醒,督促我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管住嘴,迈开腿,药物治疗不间断,糖尿病也能变成'甜蜜的陪伴'"。

糖尿病的"三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有这"三坎",或者知道了却不去应对。只要做好管理,甜蜜人生照样可以活出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王华,贾伟平,杨文英,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6):482-489.

[3]李光伟,沈健,贺佳,等.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2):97-10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22 阅读: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