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军宸与世界 2025-01-14 20:42:35

在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家庭里,武亦姝的故事悄然展开。

这个家庭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父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母亲是位教师,父亲则是律师。

他们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每天傍晚,当夕阳洒满房间时,武亦姝的父母会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开始他们的阅读时光。

父亲沉浸在法学典籍中,母亲则陶醉于文学经典。

小小的武亦姝看着父母专注的样子,也渐渐爱上了阅读。

起初,她被那些带有插画的儿童读物吸引,后来慢慢走进了古诗词的世界。

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王维的清新、李清照的婉约,这些诗句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了她的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亦姝家中的书房成了她的“秘密花园”。

书架上的书籍琳琅满目,她常常席地而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日积月累,她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逐渐丰富起来,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

曾经那个成绩起伏不定的小女孩,逐渐变成了同学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初中时,武亦姝参加了“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竞赛,面对三万余名参赛者,她凭借细腻灵动的文笔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脱颖而出,赢得了冠军。

这次胜利让她在学校里声名鹊起,但真正让她家喻户晓的,还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16岁的武亦姝站在聚光灯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高手,她没有丝毫怯场。

当主持人提出说出含“月”字诗词的挑战时,她微微仰头,双眸轻闭,片刻后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声音清脆婉转,让全场观众为之倾倒。

接下来的答题环节中,她对答如流,一路过关斩将,力挫百人团308人次,获得最高分。

董卿曾感慨地说:“于你之气质中,隐匿着你曾读过的书卷。”

这句话用来形容武亦姝再贴切不过。

除了诗词,武亦姝在理科方面同样出色。

课堂上,她全神贯注,课后主动钻研难题,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凭借在诗词大会上的表现,北大向她递出了保送的橄榄枝,但她却毅然选择通过高考冲击清华。

备战高考的日子漫长而艰辛,天刚亮她就开始背单词、诵读诗词,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反复做题,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

最终,2019年高考放榜,武亦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进入清华后,武亦姝依旧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

军训期间,她写下一篇随笔:“尚未领略凌晨三点的上海风姿,却先目睹了凌晨三点的北京模样。”

言语平实,却道出了初来乍到的异乡学子的新奇与思乡之情。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她选定了儿童文学作为研究方向,怀揣着美好的愿景,期望为孩子们创作出优质的文学作品。

即便声名远扬,武亦姝依然远离喧嚣,专注于自身成长。

2022年9月的一天,她在注册机刷卡后不慎遗落学生卡,这一幕被后面的同学发现,消息迅速传开,评论区热闹非凡。

同年,还有网友在北京法源寺偶遇她,尽管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她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书卷气依旧让人一眼认出。

如今,武亦姝已经本科毕业,但她并未停下求知的脚步,而是继续攻读研究生,朝着儿童文学领域更深更远处前进。

回首往昔岁月,从热爱诗词的小女孩到清华园里的才女,她用行动书写了自己的精彩故事,也为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成功故事所淹没,但武亦姝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源于内心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所有追梦者的鼓舞。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0 阅读:15

军宸与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