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琴今年 54 岁,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人。她身形苗条,一头利落的短发,眼神里透着上海女人独有的精明与干练。年轻时,她和前夫一起打拼,日子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倒也安稳。可谁能想到,生活的琐碎和性格的不合,让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离了婚。
离婚后的林雅琴,一个人住在上海市区一套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的老房子里。房子虽旧,却承载着她多年的回忆。她每月靠着自己的退休金,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发觉得生活里少了些什么。看着身边的老姐妹们,有的和老伴一起遛弯、跳广场舞,有的帮着子女带孙子孙女,热热闹闹的,她心里不免有些孤单。
于是,林雅琴动了再找个伴儿的念头。她的想法很简单,想找一个月收入 5000 以上的退休男人。在她看来,这个收入水平在上海虽说不算高,但也能保证两个人的生活质量,不用为了钱的事儿发愁。
林雅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闺蜜李美华。李美华一听,眼睛立马瞪得老大,拍着她的肩膀说:“雅琴啊,你这要求不算高,可也不算低呢!不过咱上海这么大,人也多,说不定还真能找到合适的。”
在李美华的怂恿下,林雅琴开始在一些相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中老年相亲活动。
第一次相亲,对方是个姓王的退休男人,今年 58 岁,退休金倒是有 5500 块。两人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王大爷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见面,王大爷就热情地打招呼:“林女士,你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林雅琴笑着回应。可没聊几句,林雅琴就发现两人不太合拍。王大爷特别节省,点咖啡的时候,看到菜单上的价格,小声嘟囔了一句:“这么贵啊!” 然后只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美式。聊天过程中,他总是说自己以前过日子多么节省,家里的东西坏了都是自己修,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林雅琴心里犯起了嘀咕,她虽说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但生活品质还是很看重的,这样太节省的生活方式,她怕是接受不了。这第一次相亲,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张大爷联系上了林雅琴。张大爷今年 60 岁,退休金 6000 块,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戴着一副眼镜。两人约在公园见面,张大爷还带了一些自己做的点心。林雅琴心里觉得这人还挺细心。
两人沿着公园的小路慢慢走着,聊起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张大爷说自己喜欢书法和钓鱼,林雅琴也来了兴致,说自己平时也喜欢看看书、练练瑜伽。可当聊到未来的生活规划时,问题又来了。张大爷说自己退休后打算回乡下老家住一段时间,种种地、养养花,享受田园生活。林雅琴一听就愣住了,她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根本无法想象离开上海去乡下生活。这次相亲,也没能成功。
几次相亲下来,林雅琴有些灰心丧气。她对李美华说:“美华,看来这找个合适的人还真不容易啊!不是退休金不够,就是生活习惯、想法不一样。”
李美华安慰她:“别着急,缘分这东西,说不定哪天就来了。你再耐心等等。”
就在林雅琴快要放弃的时候,社区里的刘阿姨给她介绍了一个人,叫赵建国,今年 56 岁,刚刚退休,退休金 5200 块。赵建国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喜欢旅游和摄影。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环境优雅的茶馆。赵建国穿着休闲装,背着一个相机包,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
一见面,赵建国就笑着说:“林女士,我听刘阿姨说你喜欢看书,我也喜欢,平时没事就喜欢去图书馆转转。” 林雅琴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各自喜欢的书籍、电影,还有旅游经历。这一聊,林雅琴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心里不禁有些欢喜。
后来,赵建国经常约林雅琴一起去看展览、爬山。有一次,他们一起去爬佘山,一路上赵建国都细心照顾着林雅琴,还时不时用相机给她拍照。站在山顶,俯瞰着上海的景色,林雅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可就在两人关系越来越好的时候,问题也出现了。赵建国的儿子最近准备买房结婚,手头有些紧,希望赵建国能帮衬一下。赵建国虽说退休金不少,但这么多年也没存下太多钱,他想着要是帮了儿子,以后和林雅琴的生活可能就要受些影响。
林雅琴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也很纠结。她一方面理解赵建国作为父亲的心情,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美华,李美华说:“雅琴,这事儿得你自己拿主意。要是你真喜欢赵建国,就和他一起商量商量,看看怎么解决。”
林雅琴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和赵建国坦诚地谈一谈。两人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林雅琴说:“建国,我知道你儿子的事儿,我也理解你。我觉得咱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少帮一点,毕竟我们以后的生活也很重要。” 赵建国听了,很感动,他没想到林雅琴这么通情达理。
经过一番商量,两人决定先拿出一部分积蓄帮赵建国的儿子付个首付,剩下的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两人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
林雅琴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那个对的人。虽然未来的生活可能还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一定能过得幸福。
感谢鉴赏,多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