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迎接淮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调研视导

放放长三角 2024-08-30 13:31:35

冬半如春暖,疏花满路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融学课堂”教学,提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在市教育局的统筹部署下,淮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调研视导专家组于11月14日下午抵达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开展为期2天的督导调研活动。专家组采用了查阅资料、随堂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研究、高考应对策略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立体式深度调研。

听取汇报,宏观了解

校长苟学建向来学校视导的领导专家就学校基本情况进行题为《深悟“融学”理念,构建课堂新样态》专题汇报。在深刻理解融学课堂“5G”特征基础上,学校借力学本课堂项目,实现课改理念上的深度契合,努力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创建了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操作系统和常规管理体系,促使课堂学习真实的发生。

附汇报材料

深悟“融学”理念,构建课堂新样态

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市教育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2023年11月14日)

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是淮阴区委、区政府为策应淮安高新区发展,按四星级标准兴建的一所公办高中校,属2021年江苏省质量考核和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学校位于淮阴区高新技术产业区腹地,占地132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办学规模为16轨48个班,扩容后可达20轨60个班,提供3000个学位。学校于2021年9月招生,现有高中三个年级学生2400名,专任老师194人。

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淮阴区课改基地校,在区教体局的支持和正确领导下,通过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务实推进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校平稳有质发展。

一、瞄准新高考,夯筑课改基础

(一)开展新高考政策培训学习,为课改推进奠定基石。组织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邀请专家开展融学课堂理论和新高考力培养等理论学习工作。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说课、导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在实践演练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真正改进课堂学习模式,努力做到课堂有实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广教研”“淮阴好课堂”等活动,向名师学习,感受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二)深研融学理念,针对施策,解决课改推进中实际问题。借助市、区科研力量,以课改推进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解决课改中实际问题。结合学校师情生情实际,着力于师生新高考力培养,促进教师在课标教材钻研、结构化备课、学习方案设计、课堂新高考力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与成长,为学生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探寻多样化升学路径,促多元升学成为发展新样态。系统研究、学习“三新”背景下的新高考改革评价机制,注重生涯规划指导,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尝试开发创优人才培养课程,运用好农村专项、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政策,让更多de优秀学子顺利进入名校。发挥中国教科院综改基地校优势,探寻与名校、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

二、深悟融学主张,构建有效课堂

在深刻理解融学课堂“5G”特征基础上,学校借力学本课堂项目,实现课改理念上的深度契合,努力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创建了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操作系统和常规管理体系,促使课堂学习真实的发生。

(一)落实“先学后导”,浸润核心素养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是融学课堂的主张之一。为落实“自主学习”要求,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学会“划线法”“QA学习法”“遮纸法”等学习方法,通过“三环八步预习法”,针对不同学科,通过阅读,实现与文本的“三次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辑对话),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黄金般素质”。教师“先学”后还应采用“三位一体”设计法,分别从知识线与能力线进行充分的导学预设,实现“借嘴展脑”及“师内生表”。结构化预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属于人的最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需要适应期和养成期,坚持培育能力的过程是艰难的,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

(二)实施“问题导学”,关注学习内涵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下,突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素,全程体现知识问题化、目标问题化理念,追求“问题”为主线的学习,进而淡化“教师”为主线的学习。借助各类问题学习工具,将文本知识问题化、课堂问题化、学习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让学习有了根本的“抓手”,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同时,围绕问题主线的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学会学习,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

(三)构建“多元课型”,丰富课堂内涵

为顺应学习过程中“知识建构”、“问题解决”、“能力拓展”和“思维提升”每个学段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分别匹配了相应的课型和流程,建立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这是一个立体式的课型结构。课型共分为基础课型、基本课型和拓展课型三个层面。其中,基础课型主要是培养学生新十大高考学习能力,基本课型是开展正常的导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抓手,主要包括“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生成评价课”“问题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评价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拓展课型作为基本课型的补充,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和提升。目前,结合学情,主要采用的基本课型是“问题综合解决课”,此课型旨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培育综合素养

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型课堂,需要培养师生能与之相适应的新学习能力。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相对年轻的实际情况,重点针对教师开展智慧导学力培养,即课前,培养“全单设导研”策略的结构化备课能力、课中“型组智”要求的智慧化导学能力和课后“回拓评激”为主的回归型指导能力;培养学生十大新学习力,如“三环八步”法的结构化预习能力、“三定123”的自主独立学习能力、“12345+2”策略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六字诀”及“1+3+1”策略的展示对话学习能力、工具训练学习能力、问题生成学习能力等。

(五)创新“团队机制”,搭建合作平台

建立以“三研三会”为途径的新型师生合研机制,不仅很好地顺应了全员导师制、全员伙伴制的要求,而且有效助推了教师及学生团队作用的发挥。学科和班科团队为主开展的“组本教研”和“团本教研”,有效的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小组合作为载体的各备课组、班级等团队实现“愿景、角色、体系、制度、公约、评价、组织、文化”等方面机制创建,搭建了小组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平台和社会化平台。其中,各班级建立有两个体系,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行政体系主要由班长、小组长和成员组成,主要解决“学不学”等态度问题;学术体系由学习长、学术助理和学科长组成,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这两个体系之间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相互评价、相互促进,成为班级日常管理和学业成效管理的重要方式。

(六)开展“每日学研”,凝聚团队智慧

1.注重学研质量工作的计划性。杜绝学研无计划、无主题、随意等不良现象,学导中心制定出整体导学进度、目标计划,然后要指导各学科、班级的具体导学进度、目标计划,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总结反思,规范研讨,且行且思,策略有效,成果有理论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情感中心制定出整体、阶段育人计划与安排,然后指导年级各班级制定情感育人的计划和安排,切实做好行政体系“学不学”的配套工作。

2.追求学研质量管理的实效性。认真落实“三维八步六定”学研范式,重点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加强学研环节管理,注重效率,提高学本导研过程的实效性。二是细致具体研究要素,注入内涵,建立学本导学机制新常规。三是结合质量数据,从教师备课、教法、培优、补弱、预习、辅导、回归等方面分析研究,切实助推质量提升。四是强化督导培训力度,提高学研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3.体现备课组研究质量的主体性。凝聚学科组集体智慧,做好高考方向、专业知识和导学策略等研究,确保高质量的学科导学。通过“每日学研”,让每章节的学习目标、题例选择与课标、考向相吻合;结合教师团队全为新教师的实际校情,必须保证组内每位老师均要研透本节知识、技能、方法及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尤其对于典型题目,能熟练做、精准讲、适当变;在追求知识过手、课堂落实上,要针对“课堂要素”进行流程设计,具体到各流程的时间分配,运用哪些策略和措施,让学生能背、能说、能写、能变,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七)评价“多维多元”,强化目标落实

“你想要什么,你就评价什么”,课堂也是如此,即狠抓评价并严格落实。在教学管理上,除了开展“节清”“章清”“本清”的评价方式外,还重点针对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工具单开发、师生学科文件夹建设等进行过程评价。比如,对课堂评价通过“呈现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三个维度将学生课堂行为、教师智慧导学行为分解为18项具体指标,教师只要对照相关指标,反思自身导学行为,就能有效组织好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学习过程的“五级评价”,即突出个人、同伴、小组、教师等责任对象间的相互评价。

三、借力融学智慧,取得成效

(一)赋能教师团队,助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提前一年开学的高新高中,办学条件略显仓促。三年共招聘新教师194人,平均年龄27岁,其中,88.3%的教师为刚毕业,另有37%的教师专业与学科不匹配。每年的开学季,既要确保开学顺利,还要确保开学后的教学秩序稳定,教师培训成为最大的挑战。

在融学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前组织全体教师,从师德、理论、专业、实操等维度开展了培训,让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堂智慧导学上收获良多,确保了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两年以来,我校着力培养教师,教师获奖195人次,其中国家级17人次,省级34人次,市级28人次,区县级116人次。通过借力借智,极大的缩短了新进教师在教师岗的适应期,让大批青年教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成长。

(二)培育学生素养,实现学业成绩大幅提升。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学本课堂创建,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智慧导学路径和抓手,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系列策略和方法。随着学本理念和学本内涵要素在学校课程、课堂的运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在2022-2023学年度(下)全市期末统考统评中,成绩斐然:

2021级(高二):中考录取时,全区前500名中有3人,而本次期末市统测中物理方向前500人有11人,历史方向前150名中有8人,小计19人;全区前2000名,中考录取时有42人,本次期末市统测达162人;全区前3000人中,学校中考录取时只有270人,本次期末统测中达到383人。

2022级(高一):高一下期末全市统测中,九科中有五科平均分全区第二。中考录取时,全区前500名中0人,而本次期末市统测中实现零突破,其中,物理方向前500人有8人,历史方向前150名中有10人,小计18人;全区前2000名,中考录取时有32人,本次期末市统测达216人;全区前3000人中,学校中考录取时只有347人,本次期末统测中达到466人。

高增长的质量数据,给予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目前,学校已经赢得了绝大部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劲头充足,学生愿学、乐学的局面不断扩大。

(三)构建治理体系,奠定了学校品质发展基石。

作为中国教科院课改基地校,在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创新机构设置,初步建构学校的现代治理体系,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学本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教师评优晋级考核细则》等制度,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局面,最终达到制度文化自觉。编制了《教师工作手册》、《学生成长手册》、《观课研课记录本》等各类表册,让各项制度可视、可依、可行,让精细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制度真正成为指导学校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导轨,为学校高品质持续发展建构了脉络框架。

今年,是学校发展的第三年,还存在种种不足和困难,如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对职业理解及育人经验等方面均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课改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学校的实验室、功能室还待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构和完善仍需时日和提速等问题,高新高中也正如一颗成长的小树苗,需要和期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坚信,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下,在市教体局、市教研室及区教体局、区教研室指导下,在淮安市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淮阴区争创“双百”目标的战略指引下,高新高中将继续借力借智,带领全体教师,铭记教育初心,责任担当,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以把学校建成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高品质高中为目标,为淮阴区乃至淮安市高中教育振兴做出贡献!

走进教室,深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环节。10月15日,14位视导组成员在学校相关教师陪同下深入三个年级各班听课共89节课,其中高三年级71节,高二年级11节,高一年级7节。

学科指导,深耕笃行

听课、检查环节结束后,16日上午,我校各学科教师参加相应学科指导反馈座谈。专家领导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课与指导。座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同时,也结合现场听课情况对授课教师进行细致耐心地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老师们提供改进方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共研课堂提质,深耕课改增效。

视导反馈,指明方向

11月16日下午,视导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大反馈阶段。视导专家从“重视教育发展,推进民生项目”、“深悟融学理念,构建课堂新样态”、“瞄准新高考,强化毕业班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专家们指出学校在深刻理解融学课堂“5G”特征基础上,借力学本课堂项目,以实现二者在课改理念上的契合,努力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建了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操作系统和常规管理体系,并以此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时,视导组专家也分析了学校当前存在的不足,并非常诚挚的提出了建议:一是完善物化生实验室的装备,以便于日常教学的投入使用;二是提高教师对于教科研的参与意识,提高教科研的有效性;三是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取长补短。

本次视导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明确精准的方向指引及方法指导。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教育科研规划,推进学校高品质高质量建设发展。

图文:李橙

0 阅读:3

放放长三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