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候,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日军来势汹汹,国民党军队一开始就被打得节节后退,继南口、石家庄都纷纷沦陷之后,阎锡山命令61军军长李服膺坚守天镇、阳高一带3天以上,阻止日军西进,掩护大同会战。
李服膺深知,天镇是日军进入山西的第一战,若天镇守不住,那么日军就会沿着平绥线长驱直入大同,能否守住天镇关系到大同会战的成败。

明白这一点,李服膺立即向全军战士下达死命令,一定要死守天镇3天。
为了完成任务,李服膺部署200旅的400团进入盘山国防工事;101师占领盘山以北罗家山、李家山铁路两侧的野战工事;201旅和402团驻守天镇县内;414团驻守阳高县城内。
9月2日,日军兵分两路抵达天镇县,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将盘山作为重点攻击对象,战斗一开始就发起了猛烈进攻。
因此,盘山以北的101师就成为了最近增援天镇县的部队,但日军为了阻援,竟出动了飞机对盘山一带进行轰炸。

三日之内,61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01师更是伤亡千余人。
可就在李服膺以为任务已经完成时,阎锡山却打来电话说:“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李服膺不清楚后方情况,只能硬着头皮再次与敌人交战。
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和绝对的制空权,61军全体官兵用身体又硬抗了三天,打退敌人四次进攻。
眼看伤亡越来越大,敌人就快要打破防线时,李服膺向司令部连发了18封求救电报,但援军迟迟不出现。无奈,李服膺只好忍痛下令放弃阵地,将平绥路上的桥梁一律炸毁后,向广灵方向转移。

临走时,李服膺将399团团长张敬俊叫到身边说:“无论如何你都要坚守7天,掩护全军后撤。”
张敬俊是一个山东大汉,他和全团官兵面前发誓,一定会坚守阵地,不负使命。所有人都知道,399团此行可能会全团覆没。
但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是,399团在没有增援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竟然真的坚守了7天。第八天时,他见阵地再也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就带兵立刻突围。
61军撤离后,日军占领天镇县,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屠杀,天镇县内血流成河。

天镇、阳高失守后,阎锡山眼看大同会战难以实现,就立刻放弃了大同,准备同日军在平型关进行会战。但他此举无疑遭到了全国的指责,为了推卸责任,阎锡山竟然将过错都推到了李服膺的身上。
在李服膺退往雁门关的途中,突然受到了阎锡山的命令,叫他到太和岭口参加会议。李服膺没有丝毫怀疑,但等他刚一下车,就被阎锡山扣押了起来。阎锡山给他定的罪名是擅自撤防败逃。
李服膺倍感冤枉,但阎锡山已决意让他定罪,他也无能为力。

在被关押后,李服膺的大女儿李撷秀和弟弟李仁生来前来探监。见面后,李撷秀大哭不止,她突然说:“爸爸,我要去延安参加革命!”
李撷秀正在上大学,对于父亲的为人她十分清楚,父亲绝不可能像阎锡山说的那样擅自撤防,细想之后她便知道,父亲一定是被冤枉的。
李撷秀彻底对阎锡山失望了,因此,她才有了到延安参加革命的想法。
李服膺听了女儿的想法之后,含泪点了点头,他或许也已经对阎锡山失望了。父女分别前,李服膺还将自己写的两首诗送给了女儿,以作留念。

不久,李服膺被处决,死时年仅47岁。
得知父亲的死讯,李撷秀痛心不已,但她很快振作起来,拿着父亲留下的一把手枪,怀着对阎锡山的满腔仇恨,毅然投奔了中共山西决死队工卫旅,走上了抗日前线。
后来,李撷秀改名李刚,在通过重重考验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