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位美国典当行的老板来访中国,竟引来千万网友在线“接机”,没错,这个人就是去年向中国捐赠了日军侵华战争照片的埃文·凯尔。
但在几个月前,法国青年马库斯也打算捐赠日军侵华罪证,可他在捐赠的道路上却并不一帆风顺,甚至都没什么人知道他。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样是捐赠日军侵华照片,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埃文·凯尔的捐赠经历
埃文·凯尔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典当行老板,一次偶然,他收到了一本要求寄售的二战时期相册。
这本相册的封面已经泛黄,边缘也因岁月的侵蚀而略显磨损,但翻开它,却仿佛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里面记录的是侵华日军犯下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彩色照片。
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黑暗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残忍的屠杀、无辜平民的绝望眼神……
这一切,都如此真实而震撼地展现在埃文·凯尔的眼前。
他深知,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还原真相、警示后人的宝贵资料。
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他要将这份历史的见证捐赠给中国,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
有了想法后,埃文·凯尔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网络和书籍,多方打听并直接联系到了相关的中国机构。
然而,一些反华势力在得知此事后,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包括威胁他的个人安全以及抛出巨额金钱的诱惑,企图让他放弃捐赠。
面对这些压力,埃文·凯尔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坚持,他深知自己手中紧握的是历史的重量,不容任何玷污和妥协。
幸运的是,在双方的努力下,这批照片最终安全抵达中国,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而埃文·凯尔的名字也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国际友人”。
中国政府对他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公开表示了诚挚的感谢,还赠予了他一件珍贵的国礼瓷,以表彰他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维护历史正义的杰出贡献。
埃文·凯尔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冲淡了世间的喧嚣与偏见,提醒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人愿意站出来,为了真相与正义,不惜一切代价。
而这份坚持与勇气,正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其实,除了埃文·凯尔之外,法国青年马库斯也打算捐赠日军侵华罪证,可他在捐赠的道路上却并不一帆风顺,这是怎么回事?
马库斯的捐赠经历
马库斯是一名普通的法国青年,一天,他在整理家中书架的时候,发现了外祖父留下的一本相册,出于好奇,马库斯打开了相册。
然而,当他看到相册中的内容后,直接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是上百张上海无辜百姓遭受日军残忍杀害的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日军在上海的残暴行径。
这些照片都是当年在中国上海经商的外祖父偷拍的,或许是因为外祖父是法国人,才没有遭受杀害,并顺利将这些照片带回了法国保留了下来。
马库斯深知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它们应当被更多人看到,被历史铭记。
而且有了埃文·凯尔的故事为榜样,马库斯立刻尝试联系中国的驻法大使馆,将这本相册捐赠给中国。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此次的捐赠之路竟如此艰难...
虽然联系上了中国住法大使馆,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但等待他的却是长时间的沉默与后续沟通的不畅。
每一次邮件的发送,都像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马库斯没有放弃,他开始自学中文,确保每一句话都能准确传达他的诚意与决心。
终于,在11月份他得到了准确的回应,表示他需要自行联系上海博物馆来捐赠此相册。
虽然过程依旧曲折,但好在有了准确目标,我们期待马库斯亲自带着这本承载历史记忆的相册来中国。
与埃文·凯尔高调的捐赠之路相比,马库斯的捐赠经历显得更为低调,没有引起广泛的媒体关注,而
媒体宣传力度的不同,或许是二者捐赠之路略显差异的原因之一。
因为媒体呼声间接影响了官方机构对捐赠事件的处理速度,有了埃文·凯尔的前车之鉴,或许负责人也是为了保护马库斯,不让其处在聚光灯下,从而招来灾祸。
另外,个人动机的猜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方机构对捐赠事件的处理方式。
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官方机构可能会根据捐赠者的国籍、身份等因素,对捐赠事件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估与处理。
但这份低调,却并不影响其背后的深远意义,而马库斯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历史记忆的价值与重量,它超越了国界与语言,连接着每一个渴望和平与正义的心灵。
结语
历史,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还原历史真相,让每一份记忆都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