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陕西陕军耿志介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4-01-25 17:16:27

民国时期,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被关押,杨虎城也失去了官职,十七路军也被解散。

当时杨虎城有两个心腹大将,分别是冯钦哉和孙蔚如,由于冯钦哉已经投靠了蒋介石,所以十七路军被解散后,剩下的部队经过整编,成为三十八军,孙蔚如担任军长。

耿志介是杨虎城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早期在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下当兵,后来加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将领。由于冯玉祥控制了西北地区,耿志介所在的陕军部队遭到排挤,双方爆发了战争,耿志介所在的部队被打败,因此残部被冯玉祥收编。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时,耿志介虽然已经是军参谋长了,但他没有实权,加上又不想参加军阀混战,所以就离开了部队。后来杨虎城控制了陕西,请耿志介重新出山,他又从团长干起,在“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已经当上旅长。

“西安事变”解决后,杨虎城失去了兵权,耿志介就一直跟随孙蔚如,并且参加了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中,耿志介率兵在山西和河南与日军作战,立了不少的战功,升为了副军长,但由于耿志介的部队和八路军配合密切,遭到蒋介石的怀疑,因此被调回陕西。

解放战争爆发后,耿志介不愿意参加内战,就辞去了所有官职,发誓不会帮蒋介石打内战。

耿志介

1886年,耿志介出生于陕西高陵,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在老家读完私塾后,考上高陵国学讲习所。

当时国内的革命热情很浓,耿志介接触到很多新思想,因此对腐朽的清王朝很不满,他觉得文已经不能救国,所以有了弃文从武的想法。

1906年,耿志介孤身到西安,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后来又升入陆军中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耿志介参加了陕西的起义,等民国成立后,他又回到军校读书,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

1916年,耿志介回到陕西老家,参加了陈树藩的陕西第二混成旅,由于耿志介是军校高材生,陈树藩非常欣赏他,直接任命他为连长,这时候“护国战争”已经爆发。

陈树藩

1916年中旬,民国总统袁世凯去世,“护国战争”结束,陈树藩、胡景翼等人赶走陕西督军陆建章,陈树藩成为新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当上陕西督军后,就开始扩编部队,这时候耿志介也当上营长,之后参加了陕西的一系列内战。

1924年底,胡景翼成立了国民二军,在河南一带发展,在胡景翼的邀请下,耿志介从陕西来到河南,加入了国民二军,担任军部直属营营长。

1925年,胡景翼因病去世,岳维峻接管了国民二军,耿志介调往第九师李纪才部,担任团长职务。不久后,国民二军遭到直奉联军围攻,国民二军大败,耿志介跟着李虎臣一起率兵回到西安。

1926年4月,刘镇华率领十万镇嵩军围攻西安,李虎臣和杨虎城联手守西安,爆发了“二虎守长安”之战。西安被围困了八个月后,最终在冯玉祥的支援下,西安得到解围,耿志介在国民联军驻陕西司令部当参谋,不久后,在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二路军当参谋长。

冯玉祥

1927年下旬,耿志介在国民军联军耿端方的独立第三师当参谋长,不久又成为旅长。

1928年夏,由于不满冯玉祥的排挤,耿端方和李虎臣一起起兵反冯玉祥,结果被冯玉祥打败,耿志介的部队被编入马鸿宾的二十二师。

1929年,马鸿宾的部队扩编为第七军,耿志介担任参谋长,跟随部队一起前往河南。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联合阎锡山等人一起反蒋,由于耿志介没有什么实权,又不想参与军阀混战,所以他离开部队,回到西安居住。

中原大战结束后,杨虎城靠近蒋介石,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杨虎城率兵回到西安,掌握了陕西的军政大权,在杨虎城的邀请下,耿志介在陕军第十七师担任参谋长。

1931年,第十七师成立了一个补充团,耿志介成为团长。

孙蔚如

1931年底,孙蔚如担任第十七师长,耿志介跟随孙蔚如一起去往甘肃,平定甘肃地区的军事叛乱。

1932年,蒋介石怕杨虎城的势力控制甘肃,于是任命孙蔚如为第三十八军军长,让他率兵前往陕西南部,抵御红四方面军。耿志介跟随大部队到了汉中后,耿志介的团驻守在褒城一带。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耿志介的团在西安外围防守,防止中央军的进攻。

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被关押,杨虎城也失去兵权,孙蔚如继续当三十八军军长,耿志介担任第十七师下属的四十九旅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三十八军前往河北抗日,耿志介的旅驻守在漕河南岸一带。当时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对河北发起进攻,蒋介石的心腹刘峙,担任平汉线总指挥,他惧怕日军的进攻,在没有和日军正面交火的情况下,居然率领主力南撤,并且要赵寿山的第十七师掩护。

刘峙

赵寿山率领十七师掩护刘峙的不部队撤退,在与日军血战几天后,十七师撤往山西娘子关,耿志介的旅在乏驴岭一带防守。

不久后,日军开始进攻山西,娘子关战役爆发,日军对雪花山发起猛攻,驻守雪花山的就是十七师,耿志介和其他将领一起顽强抵抗,雪花山阵地双方争夺五次,十七师损失特别大。太远沦陷后,十七师撤往山西和陕西交界处休整。

1938年2月,耿志介率兵前往太行山一带,和八路军一起联手抗日,因此建立了信任。当三十八军扩编为三十一军团后,十七师离开了太行山,到晋南三角地带防守,接着耿志介率兵参与了永济战役、芮城之战等战斗。

19238年秋,耿志介率兵前往中条山地区。

1940年11月,孙蔚如担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升为三十八军军长,耿志介成为第十七师师长。

中条山是战略重地,日军多次进攻中条山,第四集团军作出顽强抵抗,耿志介的部队,在和日军的作战中,打死了日军一个联队长。三十八军一直和八路军保持密切联系,耿志介还派兵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并且攻克七处伪军据点,获得了国民政府的勋章。

1941年11月,由于三十八军和八路军关系密切,遭到蒋介石的怀疑,蒋介石要把三十八军调往河南南部,归汤恩伯指挥。可耿志介的十七师,坚持要留在黄河以北地区,配合八路军抗日。

1942年,耿志介升为三十八军副军长,当时日军进攻郑州,耿志介率领十七师支援郑州,经过一番血战,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1943年,中原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重兵进攻,汤恩伯三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只有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在虎牢关一带坚守二十多天,掩护大部队撤退,最后撤到洛宁、卢氏一带休整。

汤恩伯

等中原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害怕耿志介和八路军继续保持联系,就让耿志介率领十七师返回陕西,担任陕西凤彬师管区司令。

1946年,蒋介石积极发动内战,对此耿志介非常失望,他本人根本不愿意打内战,于是他毅然辞去凤彬师管区司令的职务。耿志介辞去职务后,在陕西三原定居,在那里从事农业,发誓绝对不会帮蒋介石打内战。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耿志介加入民盟组织,先后担任过三原和西安的政协委员。

1962年,耿志介在老家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