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过年真的很累,在我们老家至少有这十几个习俗

乡土大小别山 2024-02-26 22:48:15

说到过年,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无非就是吃年夜饭和看春晚,除此以外,脑子里可能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习俗了,其实在30年以前甚至20年以前,过年都是有着众多传统习俗的,这些传统习俗加起来成为了过年的一部分,而要完成这些传统习俗的话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当然了有句话形容的好,这句话就叫做“累并快乐着!”。

关于过年,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首先什么叫做过年?过年又是怎么由来的?过年不是开心快乐的吗,哪里来的累?对于山区农村人来说,过年又到底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过大年和过春节有区别吗?

关于过年和过春节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过年有的地方叫做过大年,但是在民国以前,作为农历岁首的新年并不叫作过年,而是叫做新正,元日,新岁,正旦等。民间习惯叫做“年”或者“大年”。

在古代,人们崇尚祭祀,岁首的祭祀和庆贺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习俗,比如说《诗经》中就有周朝人岁末在公堂上除旧迎新的传统。而古代到了立春的时候,帝王都要举行祭祀的仪式,《礼记·乐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春之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在民间立春还有鞭打春牛的传统习俗,人们用稻草或者枝条变成牛的形状,然后在立春这一天用柳条抽打。

所以在岁首和立春的时候,人们祭祀庆祝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习俗。我们国家过去使用的夏历是阴阳合历,人们在创立历法的时候就注重岁年与时令(二十四节气)的配合,“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由于使用闰月的方法,弥补了阴历年与太阳年的岁差,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农历的岁首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基本上是同步循环的,相差不了多少天。

所以人们在庆贺新年的同时喜迎新春。于是到了近代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合并在一起,称之为春节,实际上春节包含了立春与岁首这两个节日。民间叫做过年,当然了,今年人们更注重岁首的庆贺,而忽略了立春的庆贺,好在这个两个节日相差不了多少天。

过年的时间点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关于年的起点和终点在民间有不同的算法,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腊月初八就是过年的起点,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过年的终点。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把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当作过年的终点。

不论是正月十五,还是二月二,我们不难看出,以前人们十分重视过年,所以过年的时间比较长,只不过到这现代以后,人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学习当中,以至于过年的时间逐渐被压缩,甚至今年开始,除夕也不放假了。

作为80后山区农村人,我们小时候那会,老人也是这样说的,不过正月十五,一般是不会干农活的,整个正月期间都相当于过节,父母甚至不能责骂孩子。那个年代,不流行打工,所以山里人整个正月期间都在忙着庆祝新年。

为什么说过年很累?过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过年第一节——腊八节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过去人们认为到了腊八节就要忙着过年了,到了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在我们老家大别山区的霍山,家家户户不仅要煮腊八粥,而且要煮满满一大铁锅,这锅腊八粥足够一家人吃上一个礼拜的。

腊月二十三——送灶

腊八节一过,山里人就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了,比如在我们老家腊八节以后,农村人会熬制红薯糖,也有熬制麦芽糖的,这些糖不仅可以制作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的点心,同时也是送灶时候的贡品。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山里人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送灶。小时候那几年我们家每年都要送灶,送灶的过程非常繁琐,要准备很多东西。印象里小时候爷爷好像还用稻草编织了一个马一样形状的草马,问了也有才知道,这是给灶王爷升天用的,也就是他的坐骑。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晚上,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母亲和奶奶会把厨房打扫的干干净净,灶台上什么东西都不能放,准备好以后,爷爷就会把香炉,蜡烛,以及贡品摆放到灶台上。然后一家人对着贴在灶台上的灶王爷神像磕头,嘴里还念叨着让灶王爷升天以后多说好话。

磕完头以后,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爷神像和草马拿出去放在送树枝上点燃了,再点一挂鞭炮,这样就相当于把灶王爷送上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每个人都不能乱说话,要谨言慎行。

腊月二十四——扫尘,过小年

到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我们山里人家家户户“大扫除”,就是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些地方也叫做扫尘。

关于扫尘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天界的玉皇大帝为了更好的管理人间,把三尸神派到人间专门记录凡人在人间做过哪些事,三尸神是一个非常好搬弄是非的神仙。他上天庭述职的时候,就喜欢搬弄人间的是非。

有一次他和玉帝说,人间的老百姓要造反了,准备攻打天庭,玉皇大帝听了以后非常生气,让三尸神下凡,在要造反的老百姓家里做记号(据说三尸神在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做了标记,并且让蜘蛛在屋檐下结网遮盖这些标记。)然后天兵天将下凡的时候根据记号来诛杀那些反叛的老百姓。

灶王爷知晓这件事以后,知道是三尸神做的怪,于是告诫老百姓,让他们在灶王爷升天以后,立马打扫家里的卫生,特别是有蜘蛛网的地方全部都要打扫干净,如果老百姓不这么做的话,那么灶王爷就不会返回这户人家。

于是灶王爷升天以后的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家里有蜘蛛网的地方全都清理干净了,以至于天兵天将下凡以后,一户有标记的人家都没有找到,玉皇大帝听说以后彻查了此事才知道是三尸神做的怪,于是就把三尸神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而民间也就有了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传统习俗。当然了在我们老家,二十四这一天也是过小年,这一天一家人也会做一桌丰盛的晚餐庆祝。

腊月二十五——推磨磨豆腐

小时候那会,在农村你能买到的商品少之又少,当然了除了油盐酱醋,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山里人很少购买其他的商品,因为那个年代,农村人最注重自给自足。豆腐也是如此,到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一天泡好黄豆,然后用石磨子把黄豆磨碎了,做豆腐。

过年期间山区气温低,做一次豆腐能吃上十天半个月,豆腐都不会变质,除了低温这个原因以外,山里人把豆腐用山泉水浸泡,隔一段时间就更换山泉水也是豆腐不容易变质的另一个原因。

还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我们家就特别忙碌,父母忙着挑水做豆腐,煮豆浆,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喝豆浆和吃豆腐脑了。

腊月二十六——杀年猪

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养猪,有些人家养好几头猪,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就会杀年猪,杀年猪还非常有讲究。我爷爷会提前准备好香炉和黄纸,杀猪之前要烧香,要烧纸,以此来感恩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那个时候农村人没什么吃的,猪吃的也少,所以猪长得都不是特别大,而是因为品种的缘故,很多猪长到200斤就算很大了。据我爷爷说,他们小时候那会一个生产队会养好几头猪,那个时候猪长的更小,过年的时候,一头猪甚至不超过100斤。但是听我父亲说,那个时候的猪肉特别好吃,现在的猪肉怎么吃也吃不出过去的味道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品种的缘故。

到了杀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很忙,切成块的猪肉要适时炒至或者腌制,所以家家户户特别忙,而且猪油要全部熬制出来(山里人主要吃猪油),但是杀完年猪以后,家家户户吃的都比平时好很多了。

腊月二十七——洗福禄,杀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山里人又要忙着杀年鸡。我爷爷说整个正月期间是不能杀生的,所以过年吃的鸡都是提前宰杀的。印象里爷爷杀鸡的时候嘴里还会念叨“鸡儿鸡儿你别怪,你是桌上的一道菜”。

到了晚上的时候,奶奶会用大海锅(特别大的大铁锅)烧水,里面还会放上艾草一起煮,然后就是每个人都用艾水泡澡。这是我们山里人的传统习俗,甚至在我们老家还有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七,退骨漆,骨漆退了穿花鞋”(谐音)。

有些地方把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洗澡也叫做洗福禄,把身上的晦气洗掉,迎接福禄。

大年三十(二十九)——除夕

到了除夕这一天,我们山里人就更忙了。我们家这一块的传统是中午吃年饭,我们叫做吃年饭,而不是叫做吃年夜饭,因为我们是中午过年的。

早晨起来吃过简单的早餐就要忙着贴春联。和今天的人们一切从简不同,以前只要是门,都要贴上春联,像我们家的老房子有十几道门,所以每道门上都要贴春联,甚至堂屋两边的墙上也要贴对联。而且在猪圈,鸡舍上也要贴春联,一般是“牛羊成群”,“猪长牛大”一类的对文。

贴过对联以后,稍作休息,就要准备祭祀了(敬天地)。农耕文明最注重祭祀,每年过年这一天都要置天地桌,然后摆上供品,祭祀天地,感恩天地的恩赐,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完毕以后,就到了吃年饭的时间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着桌子开开心心的享受一顿美食大餐。

吃过年饭以后,并不是就可以休息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去先祖的墓地送灯。过去那会没有电子灯,我们都是自己用竹子,用墨水瓶制作灯笼,这种灯笼看起来制作简单,实际上非常繁琐,一不小心,做好的灯笼就会破损。

灯笼做好以后,家里的男丁就会带着炮竹,黄纸,还有灯笼去祖先的墓地送灯,因为山里人的墓地十分分散,所以全部送完以后基本就天黑了。

回家以后立马洗澡,因为还有下一个传统习俗在等着我们。这个习俗我们叫做请祖。不同于天地桌,请祖的时候桌子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请祖的目的是这样原因,过去人们思想封建传统,人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比如说送灯的时候一般只能去祖上三代的坟墓送灯,更早的列祖列宗就没办送灯了,为了表达对祖先们的感激,所以会准备一桌饭食,把这些“祖先”都请到家里“享受”“团圆饭”,最后还要放鞭炮烧纸钱。

整个仪式结束以后差不多八九点了,一家人在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就是看春晚,和接下来的仪式了。

在我们老家,除夕这一天还要接灶,具体就是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王爷神像,放鞭炮迎接灶王爷“回家”。

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山里人还要放烟花炮竹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候山区的天空特别漂亮,整个天空都会被绚丽的烟花笼罩。

有些家庭还要举行“拜四方”的习俗,这个习俗也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过了十二点,家家户户还要去庙里请香,回来差不多都是凌晨二三点了,孩子们有熬夜守岁的传统,大人们则早点休息了。但是无论如何,每家每户所有的灯必须点亮,这就是所谓的“照旧”。

大年初一的早晨,一直到大年初三的早晨,人们都是被鞭炮声所叫醒的。在我们山区农村,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七,十五,每天的早晨都要燃放鞭炮。

初一是不出去走亲戚的,但是村里人会相互拜年,挨家挨户串门。到了正月初二,才正式开始走亲戚。

在我们老家春节期间还有舞狮的传统,每天傍晚的时候,就会有舞狮子的团队在不同的村镇举行舞狮子的表演,有些人家条件好的还会给红包,请狮子进门。

除夕一过,春节期间最主要的就是走亲戚,我记得小时候那会,每年正月至少有20多家亲戚要走动,完全都是步行走山路,去有些亲戚家来回甚至要好几天的路程。那个年代走亲戚甚至到正月结束才能走完。

俗话说亲戚不走动是亲也不亲,如今走亲戚的传统已经变得淡薄了,很多亲戚已经不再亲了,根本原因就在于少于走动的缘故。

印象里,正月里没什么太多的习俗。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和除夕差不多,吃团圆饭,送灯,进庙里烧香,正月十五一过,差不多就要忙碌了。

所以过去过年实际上并不轻松,而且是非常累的,有各种习俗要准备,还要准备各种年货,各种美食,总之没有一天可以清闲下来。有些家庭亲戚多的,每天都有亲戚来拜年。家庭主妇们每天都要忙着制作美食,更是非常辛苦。

但是有句话叫做痛并快乐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了传统文化,我们才有自己的根,有了根才能深深的扎在农村。如今很多人已经抛弃了传统文化,所以这些人是没有根的,他们在哪里都一样,所以他们也很难体会到过年的乐趣,在他们眼里过年没有意义,甚至还没有双休日更有意义。

0 阅读:0

乡土大小别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