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好奇男孩苏东坡夜游此处,只为亲临实地一探究竟!

驴游记 2023-07-23 21:59:44

有人说苏东坡拥有千年来最有趣的灵魂,他是文学家、书法家、旅行家、美食家,也是一位喜欢一探究竟的好奇宝宝。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48岁的苏东坡来到鄱阳湖口,在一个月明之夜,他与苏迈乘船来到江上,只为探寻一座在古籍中已经记载的小山为何会发出独特的声响。

他在那篇千古流传的《石钟山记》中写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然后摆出了前人对发出声响的判断,并决定身临其境一探究竟,最后“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相对苏轼无数流传千古的文字来说,《石钟山记》只是一篇叙事小文,算不得文采飞扬,但读过高中的人由此都会记得,长江边有那么一座石钟山,苏东坡曾经夜游此处。

900多年过去了,石钟山依然还是那座石钟山,苏轼当年听到的“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今天依旧也在,游客们来到江西湖口县,大多数人的目的地正是这座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所在的湖口县,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

大名鼎鼎的石钟山,其实只是一座小山包,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有0.2平方公里。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追寻古文中的意境,还可以看到当年苏轼没注意到的江湖两色,长江水与鄱阳湖水在这里泾渭分明,春夏季节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秋冬季节湖水浑浊而江水清澈。

初夏的长江边更是绿草悠悠,野花盛开,湖口县号称要打造出长江最美岸线,虽然离最美可能还有些差距,但长江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交汇处,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其实这里不仅有名闻遐迩的石钟山,美丽的江岸,也是70多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地方。

如今的石钟山因《石钟山记》而名,是湖口县乃至九江市著名的景点,石钟山门票44元,江湖两色船票30元,这个其实可以不坐,因为船在江中其实也看不太出来江湖两色。

附近的鄱阳湖中还有一座独特的“鞋山”,鞋山岛的门票是22元,游船票是80元,这个必须坐船才能前往。

石钟山因苏轼而闻名天下,不过石钟山景区的苏轼塑像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进入景区的半山坡上有石钟亭,亭中有块巨石,用石块敲击,声如洪钟,正如《石钟山记》中所述“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虽然苏轼“笑李渤之陋”,但石钟山的石头确实有点与众不同,敲击铿然有声者众多,苏轼的探究也许没错,但李渤的说法也不一定完全错误。

这里山石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而且石叩之有声,观之出奇。历代文人墨客又在石头上题词刻字,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千百年来,石钟山因文而名后,成为历代旅游胜地,现在的石钟山与北宋的石钟山大概已经完全不同了。

如今这里古建筑与石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

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在狭小的石钟山上,人们利用山石造景,声如洪钟的石钟山,内里已经成为了典雅的江南园林。

明清以来,小小的石钟山也逐渐被赋予更多的人文意义,清咸丰年间,曾国藩、彭玉麟奏请皇帝在石钟山上建立昭忠祠,祭祀阵亡的水师官兵。

昭忠祠前置有两尊雄壮威武的石狮,100多年来守望着英灵,眺望着长江和鄱阳湖交汇。

抗战胜利后,昭忠祠被改为忠烈祠,名字虽然变了,不变的是依然纪念那些为这片土地牺牲的先烈。

忠烈祠前就是望江亭,一副对联“江湖两色,石钟千年”,在这里可以远眺江湖水泾渭分明,也可以看到停泊在旁边的九江舰。

那么石钟山“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到底是如郦道元说的山体像一口巨钟,还是李渤说的石头敲击发出声响,或者苏轼说的山体窟窿很多,江水拍击发出声响呢。

这个需要向苏轼学习,亲临实地去探究,顺着陡峭的阶梯下到山脚,看到临江的山体经过数千年的冲刷,山体内部空洞,江水冲击岸边,耳旁传来苏轼也曾听过的声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

我们看到的石钟山照片,大抵都少不了这座悬崖边的塔,其实这座塔还比较年轻,1980年才建,叫做临湖塔,因为同时担负着夜间导航功能,也叫天灯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个“仙”可以是名人的印迹,也可以是诗文的加持,而石钟山有千古文豪苏东坡的到访和文章加持,流传千古也不足为奇了。

《石钟山记》不过是苏东坡一生无数诗文中的一篇小游记,谈不上出彩,也没有流传千古的名句,但石钟山由此名闻遐迩,千百年来成为鄱阳湖口的旅游胜地,游客们在此登山远眺,望一江两色,寻古问今,听江涛拍岸。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