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王毅外长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老挝万象会面了。这也是过去不到一个月,中印外长第二次举行会谈。
中印高层频繁接触,着急的当然不是中方。
这次会谈有一个背景是,印度财政部不久前发布了一份年度经济调查报告。
莫迪政府通过该报告发现,面对印度在2023-2024财年对华贸易逆差高达850亿美元的数据,印度想要提振本国制造业已经离不开中国了。
按照该报告的说法,印度想要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就是继续扩大从中国进口,从而融入中国的供应链;另一条则是多从中国引入外商投资。
以中印关系过去呈现出来的不稳定,印度显然不太可能融入中国的供应链,从而变得更加依赖同中国贸易。
所以经过评估后,报告认为,印度走第二条路更符合印度的长远战略。
随后报告就呼吁莫迪政府要放宽对中国的限制。
这里限制,其实症结还是出在边界问题上,过去四年,印度对中国采取了一揽子限制措施,涉及严格限制对华签证发放、减少两国直飞航班、封禁大量中国软件和推迟批准中国投资等等。
随着两国关系急速下滑,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的热情自然也随之骤降。
当然,印度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印度制造业在4年时间里损失了高达150亿美元,高达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印度总理莫迪此前曾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也就是实现本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25%。
但莫迪却被现实狠狠打脸,以2023年的数据举例,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增反降,跌至13%。
目前莫迪政府希望2025年能够实现该目标,而印度财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然就是给莫迪政府指出了一条明路。
印媒曾指出,中方的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但薪酬相对较低,这是印度提振制造业的最佳选择。
印度财政部在报告中直言,印度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从中印外长最新的会谈情况来看,莫迪政府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中印外长会谈后,印度外交部在声明中的一句话特别值得关注,大致意思是,中印外长均认为,两国需要针对性和紧迫性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在边界问题上,中国支持对话磋商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反而是印度曾多次拿边界问题挑事,不断给中印关系的发展制造障碍。
既然印度方面认为解决边界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那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无论接下来局势如何变化,中印边界局势起码不会失控。
我们认为,这应该就是印度对中国的一种交底。
当中印双方在边界事务磋商方面有了新进展,其他棘手的问题,或许也就没那么难解决了。
此外,苏杰生还承诺要跟中国加强在上合组织等框架下的沟通。如果莫迪还在接下来的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上躲着中方,那就不太礼貌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
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毕竟不是只有边界问题。
莫迪此前连任后,苏杰生便宣称印度将坚持“邻国优先”政策。我们不能只从字面意思去看待这样的政策,印度想要做的,那就是巩固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不管是尼泊尔,还是孟加拉国,还是马尔代夫,印度都不太可能允许他们跟中国加强关系。
按照苏杰生这次当着王毅外长交的底,印度明显打算要积极跟中国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但当南亚国家不久前齐聚中国参加论坛时,印度作为地区国家却缺席了。
印媒对此倒打一耙,称没有收到中方邀请。但现实情况却是,中方一直对印度参与持欢迎态度,只是印度过去坚持不解决边界问题就不跟中国关系正常化的立场,这才拒绝出席。
你看,哪怕不谈边界问题,印度随时也可能给你制造出新的矛盾点。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过去不管如何对印度释放善意,印度还是难掩对中国的敌意。中印外长不到一个月确实谈了两场,且双方也一致认为稳定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总的来说,如果中印能够成为朋友,不管是对两国还是对地区和国际社会,都是一件好事。莫迪政府想要同中国改善关系,还是拿行动说话吧。
一个言而无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