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随着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成功会师,红军的长征也正式宣告胜利结束。
然而就是在这令人兴奋鼓舞的时刻,红六军团以萧克、王震为首的将领却向党中央报告了一件离奇的事。
红六军团18师麾下的红52团在这次长征途中失去了踪迹。虽然此后中央派人根据52团的行军路线进行寻找,但六十余年过去都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一个团的兵力凭空消失这让人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直到2001年一个意外发生,才揭开了这尘封60多年的红52团失踪之谜。
英勇的先遣军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我党遭受国民党派的压迫与屠杀,最后被迫决定以武力与其进行抗争。
而蒋介石集团面对不断壮大的中共势力,也果断下令国军对苏区发动剿灭进攻,试图把我党势力扼杀在摇篮中。
面对国民党前四次围剿行动,依靠着毛泽东同志的当机立断我党都顺利化险为夷并且得到不错的发展机会。
为此蒋介石特意集结六十万重兵展开第五次围剿行动,恰巧此时领导苏区的王明和博古犯下了战略错误,让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正面火拼,以至于刚发展起来的革命部队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放弃苏区,开始长征突围行动。
而我们本次故事的主角红52团就是被党中央派遣的先遣军,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主力部队转移探路。
红52团在团长海清的带领下一直是红6军团的主力团,其团部的战斗力极强,是军团中的战斗先锋,经常完成困难的攻坚任务。
不过在经历长时间的战斗后,即使兵力进行了补充,但全团上下总共才八百余人。
为了给红军主力部队探清撤退路线,团长田海清和师长龙云还是毫不犹豫地带领全团出发西征。红52团的强大战斗力让他们这一路连战连捷,数次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
当然,国民党军对于红52团的突围行动也不是没有做出反应。国民党军认定这是一支正在突围的红军主力部队,直接上报蒋介石决定对这支部队进行围剿。
接到命令的是黔军李成章部和湘军一部,总共24个团向着红52团以及身后的红6军团发起围剿进攻。
红52团临危受命随着国民党军的围剿大网展开,往中的红6军团并没有提起足够的警惕心,加上长征开始后,红6军团因为之前的连番作战,将士们已经十分疲惫,所以整个军团决定在贵州省石阡县的朱家坝地区进行休整。
也就是这次修整,让敌军的24个团有了可乘之机,所有兵力成分散之势将红6军团包围在其中。
当晚趁着夜色掩护,国民党军就发起了突袭,处于休整状态的红6军团难以进行抵抗,直接就被敌军进行切割包围。
危难之间,作为尖刀的红52团临危受命负责吸引敌军注意力,掩护军团主力突围。
红52团也是当即与敌军展开拼死一斗,用猛烈的反打攻势将多支敌方队伍打懵了,这样给其他兄弟部队争取到了撤离的空间与时间。
红52团的超强战斗力也引起了国民党指挥官注意,他们确定这就是之前不断突破防线的红军部队。
于是国民党指挥当即决定围剿红52团,这就给了红6军团主力部队突围的机会。
不过落在最后的红52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在追赶大部队的路上,红52团面对的敌军战力偏弱,但不断被消耗兵力与时间,导致红52团一直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
领导红52团的田海清和龙云为了避免国民党军主力跟随自己找到大部队的撤退路线,所以临时决定改变撤退路线,以全团作为诱饵吸引敌军,为军团主力撤离继续争取足够时间。
全团余下的四百多名战士同意了这个十死无生的决定,部队逐渐向困牛山方向转移,并且有意暴露行踪,让敌军主力不断进行追击。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红6军团成功撤离到了安全的位置,不过军团派出的战士却是再也没找到红52团的踪迹。
村民习俗揭开尘封真相事实上,这一路上红52团不断遭遇围剿,大部分战士包括团长田海清在内都已经牺牲了。因此党中央不断派遣的寻找部队很难寻找到红52团的踪迹。
一直到2001年,贵州石阡县党史研究处主任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当地习俗才揭开了红52团的失踪之谜。
这个习俗便是当地居民会祭奠跳崖的红军战士。
既然是祭奠红军战士,那这些战士的部队番号是多少?他们又来自哪里呢?
在经过对当地的居民走访调查,以及查找县志上的记录后,众人终于确定当年在此地跳崖的就是红52团的战士。
原来当年52团决定突围的困牛山是一处死地,红52团剩余的400多名将士被国民党军围困在此,面对敌军的攻势,将士们失去后勤补给独木难支。
于是团长田海清决定带领一百七十多名战士留下断后,由龙云率领其他二百余人从唯一的生路“悬崖”撤离。
没想到国民党军此时更是祭出狠招,强行征召了附近的几十户居民在阵前充当炮灰,逼迫红军战士们停火。
面对阵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剩下的红52团战士们选择了停止进攻,不断撤退到悬崖边,最后义无反顾选择了跳崖求死。
而提前撤退的龙云分部最后也全数被俘,因为宁死不屈最后被国民党军处死。
至此红52团将士们全部英勇就义,只留下当地的百姓们为了答谢战士们的救命之恩,不断地祭奠着这些英勇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