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包不合规糖果,维权8年,这场“糖果战争”打了所有消费者的脸

细品八娱 2025-03-19 10:34:17

2025年3月15日,一则“消费者花3570元买糖果维权8年”的新闻冲上热搜。江苏常州潘先生和山姆会员店这场拉锯战,撕开了大企业处理消费纠纷的“甩锅三板斧”——拖时间、换领导、搬法条。

一、一场打了8年的“糖果战争”

大约七八年前,潘先生在山姆会员店买了30包曼妥思薄荷糖,发现所有包装上都没标注营养成分表。

这可不是小事,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潘先生当即要求按“退一赔十”处理,总金额近4万元。

山姆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敷衍。2019年被市场监管部门实锤处罚3万元后,门店咬死“已交罚款就算完事”,对消费者退货要求置之不理。

直到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再次立案,山姆又拿出“诉讼时效过期”当挡箭牌。

这场拉锯战持续到2025年记者介入,门店才松口协商,此时距离购买时间已过去八年。

二、职业打假人?这锅消费者不背

面对潘先生买30包糖果的“大单”,有网友质疑是职业打假。但是,三个核心事实不容忽视。

首先,山姆确实违法,2019年行政处罚白纸黑字认定其“销售标签不合格食品”。

其次,《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为所有消费者撑腰,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得赔。赔偿不因消费者购买动机或数量而改变,即便购买30包也享有同等维权权利。

同时,企业对待消费者的双标操作更值得警惕。深圳消费者反映在山姆购买变质牛奶时,门店通常秒速退款补偿,而常州潘先生却遭遇长达八年的推诿扯皮,同家企业不同地区门店服务标准天差地别。

更讽刺的是,就在潘先生维权期间,山姆在全国各地频繁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024年深圳门店牛奶外包装长虫卵、南京门店鲜肉月饼吃出牙齿、武汉门店卤菜有两个生产日期……在某投诉平台上,关于山姆的投诉高达近万条。

三、大企业的“甩锅三板斧”

山姆的应对策略,暴露了一些行业惯用套路。

拖字诀:用“领导更换”“资料遗失”消耗消费者耐心,潘先生表示“公司(山姆)是拒绝调解的,食药监给我的答复上面直接写的是公司拒绝调解”。

选择性守法:一边强调“民事诉讼过期”,一边对《食品安全法》的十倍赔偿条款装聋作哑。

看人下菜碟:对普通消费者强硬,遇到媒体曝光立即“主动联系协商”。

这种“交罚款认栽,赔消费者就扯皮”的操作委实令人寒心。

结语

这场维权拉锯战揭开的不仅是某家企业的遮羞布,更凸显了整个行业的痼疾。当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时,不少企业会选择“交保护费式经营”。

截至发稿,山姆仍未兑现赔偿。但这场持续八年的较真,至少让公众看清了食品安全不是“买定离手”的赌局。用诉讼时效算计消费者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全文完)

信息来源:

江苏新闻《在山姆买到不合格糖果8年未能退赔》

0 阅读:12

细品八娱

简介:析大事小事新鲜事 阐奇闻轶闻罕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