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和她的两个儿子住在西湖断桥边一套民国老房里,这套房子只有24㎡,是20年前陈英的丈夫单位里分配的职工宿舍,一家人从此便蜗居在了这里。
几年前,陈英的丈夫因车祸不幸离世,大儿子又确诊了白血病,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母子三人从此相依为命,可谁知苦难还未结束,陈英的甲状腺发现结节,疑似恶性,让这个本就破碎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改造前户型图
问题一:只能通过上下楼梯接水
房子没有上下水管道,所以楼上无法接水。整整十九年,陈英一家从没在家洗过澡。洗澡得到外面的澡堂洗。家里要用水就得到楼下院子去接水,再端到楼上使用,用完的脏水还得端到路边去倒掉,陈英每天光是接水就得爬上爬下30几趟。
房子的公共楼梯昏暗狭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非常危险。
公共楼梯
问题二:上厕所用痰盂
老房子没有卫生间,小便只能用痰盂,大便就只能到旁边的饭店去借用卫生间,家里经常弥漫着尿骚味,这也是大儿子不肯回家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生活没有尊严。
问题三:房子存在安全隐患
房子年代久远,很多地方都严重损坏。窗户无法关紧,不保温也不隔音,寒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吹进来,非常冷,房子位于马路旁,车流量大,晚上经常吵得一家人睡不着觉。
承重墙也出现了松软、脱落的现象,这栋房子已然成为了一栋危房。
问题四:没有独立空间
兄弟俩共用一个卧室,小儿子睡床,大儿子睡躺椅。兄弟俩常常因为抢床铺睡而吵架,后来大儿子干脆住学校不回家了。
兄弟俩都在这间卧室学习,容易互相影响。
问题五:厨房存在火灾隐患
厨房的设施老旧,电线随意分布,不通风,不防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两个儿子逐渐长大,对房子的不满和对苦难生活的抱怨,都让身为母亲的陈英十分自责,为了给两个儿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让这个家变回以前那样温馨,陈英委托了设计师进行改造。
(1)主体拆改:
将屋内多余的建筑拆除,露出了原本空旷的空间,使之有了更多改造的可能性。
(2)加固二楼:
采用了质量轻便又结实的钢结构,来作为承重加固二楼。
楼梯也使用钢结构进行焊接。
(3)改造管道井:
为了给房子通上下水,设计师采用横管道设计,不仅节省空间,还不会漏水。
(1)客厅
改造前,客厅堆满了杂物电器,看上去拥挤狭小。
改造后,拆除了原先的墙面,做成了开放式厨房+餐厅+客厅。
全屋设计采用了白色作为主色系,搭配吸顶灯,让整间房子看上去干净明亮。
(2)公共楼梯
原本昏暗狭窄的公共楼梯,经过改造后,变得好看又实用,不用担心上下楼会摔倒了。
(3)卫生间
重新铺设上下水管道后,陈英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卫生间,马桶、淋浴器、洗衣机、洗漱台一应俱全。
(4)厨房
装修前厨房又脏又乱,洗菜得到院子洗,再端到厨房,动线十分不合理。
改造后的厨房,把灶台和洗菜池分割对立,做饭更方便了。
(5)兄弟俩卧室
兄弟俩的卧室在客厅对面。
中间有一扇可推拉的门作为隔断,保证了兄弟俩各自的隐私空间。
卧室的床铺底下的柜子提供了收纳空间。
(6)母亲卧室
改造前,陈英住在阁楼上,不通风,隔音效果也不好。
改造后,二楼作为母亲的卧室,还在旁边增加了一个小卫生间,上厕所也不用下楼了。
一整面到顶橱柜提供了充足的储物空间,再也不怕东西没地方放了。
二楼窗户被改造成了又大又宽敞的窗台,窗户上还有电动晾衣架,晒衣服更加方便。
改造结束后,设计师邀请摄影师为陈英一家三口拍摄了全家福,这是陈英第一次和儿子们一起照相,她很感动,即使生活再艰难,只要家还在,只要还有家人的陪伴,总能渡过难关。
本案设计师沈雷与陈英母子合照
改造后,兄弟俩也终于意识到母亲对他们的用心良苦,那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又回来了。
哈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