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古城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现在统称为“高台民居”,若你在古城东门观赏完盛大的开城仪式后,斜对面就是高台民居,行走也就10余分钟,可以一步跨入。
高台民居是一处黄土泥墙包裹着钢筋水泥砖块的特色民居在高台民居游览一定要打开那一扇扇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小门,走进院内,那你一定会惊奇惊艳,每一扇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院内都是精致深厚的,这里有你喜欢的小门更有你走进而不想离开的内院、这里有商铺但没有浓浓的商业吆喝声,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你可以静心的挑选首饰等维族特色艺术品,也可以坐着喝茶(咖啡)望蓝天白云,让思绪放飞,都不会被身边的人和杂事所惊扰。

这是高台民居入口处新修的标志性建筑,满满的西域维族特色,来高台民居游览的旅者都想在这里拍出最佳影作。


我在民居小巷穿梭,推开一扇扇门、走进一家家内院,感受着千百年来在此居住的维族居民的喜好风俗等不同的历史文化。这是一座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在历史 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巨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现在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



我在喀什古城闲逛多日,但更喜欢高台民居这里的土黄色,在太原的照射下宁静清净传统,似乎唤醒了我沉睡在大脑深处的记忆,那是我们生命的原始色彩。



古老的民居和现代化的游乐设施隔路相望,我站在远处观赏,是那么的和谐!是呀,历史不能停留,古老的要保护,现代的要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历史传统,又有安宁欢乐的现在。















遇见一间百年打铁铺,我就想起了我的父亲曾是一名优秀的铁匠,可以锻打锋利的刀具,为此,我也在此挥挥铁榔头以纪念那早逝的父亲,告诉他,我们的生活很好!





在高台民居的尽头还保留着坍塌风化的老屋,这里可能历史更长,有的是砖块砌的墙、有的是夯土堆砌的墙,时间这把不见眼的刀在这堆残壁断垣上记录下的踪影。我问原居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残破坍塌的土屋,他们只说原主人多年来不住,没人打理就慢慢的成这个样子了,现在是采取保护措施,让旅者能够真实了解民居的过去。







这就是脱落黄土墙面后露出的钢筋砖木结构的墙体。

建筑是历史的记录、是文化的具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的物件,由于历史文化地域不同,各地的建筑都有其特色,参观游览各色建筑特别是古民居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作为个人来说,是历史上的过客,匆匆最多百年而已,然建筑可百年千年的留存,我们都要爱护这些记录着我们气息的建筑,让它生生不息的永远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