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报道,在近期的特朗普召开的内阁会议上,马斯克与国务卿鲁比奥爆发激烈争吵,这一消息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马斯克主导的“联邦大裁员”计划。自1月底政府效率部成立,美国公务员队伍经历大幅调整,约3万人被裁,7.5万人接受“买断离职”补偿。马斯克认为鲁比奥领导的国务院裁员力度远未达标,当面指责鲁比奥“不作为”,质问其为何没裁掉一人。
鲁比奥则迅速反击,声称已通过买断离职的方式送走1500人,反讽马斯克是不是想让这些人回来再被裁一次。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马斯克更是讽刺鲁比奥只会在镜头前表演,是个不干实事的庸才。这番言论让场面瞬间陷入紧张,其他内阁成员都不敢出声,就连特朗普也愣了几秒才出面缓和气氛。
从更深层次来看,两人的矛盾根源在于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马斯克代表激进改革派,秉持商业逻辑,坚信公务员体系臃肿低效,主张大力精简人员,以提升政府运行效率,而鲁比奥属于传统建制派,更注重官僚系统的稳定性,他担心大规模裁员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进而引发社会动荡。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双方在面对政府改革问题时难以达成共识。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场冲突中,特朗普的态度至关重要。他在事件发生后,一方面公开表示支持马斯克的工作,称赞政府效率部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要求各部门配合裁员;另一方面,却又明确表示“裁员决策权归各部长,效率部只提建议”。这一举措看似在平衡双方关系,实则是在限制马斯克的权力,给鲁比奥等官员留面子。特朗普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对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他需要借助马斯克的资金和舆论影响力,同时也不想得罪共和党建制派,毕竟2026年中期选举的压力摆在眼前。
马斯克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手中握有三张极具分量的底牌。其一,特斯拉作为美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为关键州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若有人试图动马斯克,必然会影响这些地区的就业,特朗普也不得不考虑这对自己选举基本盘的冲击。其二,马斯克掌控着拥有数亿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在舆论方面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他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平台上掀起舆论风暴,曝光对特朗普不利的消息。其三,马斯克的星链和脑机接口等黑科技,与美军有着深度合作,在军事战略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美军对这些技术依赖颇深,这也使得马斯克在政治博弈中有了坚实的后盾。
特朗普(资料图)
相比之下,鲁比奥的处境就显得颇为尴尬。他曾是特朗普的党内竞争对手,后来退选并转而支持特朗普,才获得了国务卿这一职位。但上任后,他发现自己在很多事务上都被马斯克架空了。马斯克未经协商,就直接关闭了鲁比奥管辖的美国国际开发署,这让鲁比奥颜面尽失。为了维护自身权力,鲁比奥怂恿700多名官员联名抗议马斯克,可效果并不显著。
这场发生在内阁会议上的激烈争吵,不仅暴露了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深层矛盾,也让外界看到美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未来,马斯克和鲁比奥的关系走向仍不明朗。如果双方矛盾持续激化,可能会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推行产生阻碍。共和党建制派与激进改革派之间的博弈,也将给美国的政治格局带来更多变数,而特朗普能否在这场权力纷争中巧妙平衡各方利益,顺利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