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才去医院探望了我妈。本以为今天可以稍作休息,准备明天再去看她。但意外总是突然降临,在下午两点,我收到了妈妈的短信。
短信里,她说她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医院的护士却不让她出院,她感觉自己被困在了医院。妈妈的焦急情绪跃然纸上,我立刻感到不安。
没有多想,我迅速穿好衣服,一路驱车直奔医院。心中充满疑问:为什么护士会不让妈妈出院?她的病情真的恢复了吗?
到达医院,我匆匆走进妈妈的病房。一进门,就看到妈妈坐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神情有些恍惚。
我走到床边,轻声问道:“妈,你刚才发短信给我说,护士不让你出院,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迟疑地说:“是啊,我感觉好多了,但是她们就是不让我离开。”
我安抚着妈妈,同时心里有些不确定。于是,我决定去找负责妈妈的护士询问清楚。
在走廊里,我遇到了负责妈妈的护士小张。我礼貌地问道:“请问,我妈妈为什么不能出院?她自己觉得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小张有些意外,她回答说:“她的病情确实好转了,但是还需要观察几天。我们并没有强制她留院,这可能是她的误解。”
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难道妈妈是误会了吗?还是她的认知出了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提出要查看妈妈这几天的病历记录。小张同意了,带我去了护士站。
在查看病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妈妈的确有所好转,但医生建议观察几天,确保没有后遗症。而且,护士的记录里并没有提到阻止妈妈出院的事情。
这时,我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妈妈自己的感知上。她可能因为急切想回家,而误会了护士的话。
回到病房,我坐在妈妈的床边,轻声向她解释医生和护士的意见。妈妈听了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
这时,她突然说:“你看,我都忘了,昨天医生来看我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我怎么就记成他们不让我走了呢?”
我握着妈妈的手,心中既有释然,也有些许忧虑。我知道,随着年纪的增长,妈妈的记忆力可能不如以往。但看到她这样的状态,我还是有些担心。
我轻轻地对妈妈说:“妈,没关系的。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等到身体完全恢复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回家了。”
妈妈点了点头,眼神中似乎有一丝安慰。我决定多陪陪她,至少在她出院前,给她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尽量抽空去医院陪伴妈妈。我们会一起看电视,聊聊家常,甚至有时候我会带着她在医院的花园散步。
在这些日子里,我观察到妈妈有时会对一些事情有些迷糊,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清醒的。我开始意识到,妈妈可能真的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注意。
有一天下午,当我再次到访时,我发现妈妈正在和一位同病房的老奶奶聊天。看到妈妈能和别人交流,我感到非常欣慰。或许这正是她所需要的,与人交流,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离开医院的那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办理了出院手续。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更加关注和照顾好她。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突然说:“你知道吗,这次住院,我感觉自己变了。可能是老了吧,有时候会迷糊一些事。”
我握着妈妈的手,温柔地回答:“妈,没关系的。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一起面对这一切。”
妈妈点了点头,眼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我知道,这是一段不容易的旅程,但只要我们彼此相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父母年老之后,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耐心。不论他们如何变化,我们都应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关爱。毕竟,爱是亲情中最坚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