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寻夫

萌桐讲故事 2022-11-03 17:00:55

在唐朝时,安徽宣州府曾出过一位清官,名叫孟知远,任官十四年,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被人称为孟青天。可一直到这位孟老爷死后,人们才知道此人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儿身,她真名姓尹名若兰,原是大唐宫内的一名宫女。她这样做,原是为她一个心上人。

唐弘道元年(683年),病弱无能的高宗皇帝驾崩于奉天宫。此时,武则天已经60岁了。她从14岁被太宗李世民选入后宫,在皇宫中已整整度过了46个春秋,获得了历史上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可武则天并不因此而满足,她觉得做皇太后远远不及做皇帝来得过瘾。就在高宗李治驾崩的翌年,她接连废去中宗李哲、睿宗李旦(哲和旦都是武后的亲生儿子),自立为皇,篡唐改周,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政治家,自从她上台后,并没有将国家引入混乱凋敝,反而因她的聪明能干,而稳定了政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她广纳贤才,改革科举,重视农业发展,惩贪官,奖清廉,巩固边防,改善外交,可谓政绩卓著,有口皆碑。

年届花甲的武则天,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心满意足,相反,她苦恼地觉得自己美丽的青春,已在血腥的宫廷争斗中,成为久逝遥远的梦影——她失去的太多了!她郁郁寡欢,常常对月伤怀,几乎羡慕起民间那种男耕女织,夫妻相爱的生活来。她不甘心,她要夺回自己的青春。她想:男欢女爱,人之常情。匹夫尚且如此,何况有帝王之尊的我呢?

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深晓母亲的心理,给她推荐了一个男人,名叫冯小宝。这冯小宝是市井中一个卖药的男人,虽然粗野,却长得高大魁梧,相貌不凡,能摔得一手好跤,唱得一口好曲,更兼伶牙俐齿,舌吐莲花,能说得死人开笑脸。

武则天一见,就喜欢上了他,把他留在了身边。为遮人耳目,武则天还特命冯小宝剃度为僧,赐姓薛,改名怀义,让他住持白马寺,对外言称召他进宫是讲说法理。武则天对这假和尚宠爱备至。这薛怀义仗了武后的宠爱,渐渐露出他那市井无赖的真嘴脸,狂妄无忌,遇着道士即令髡发,见了朝贵即令下拜,就连武后的内侄武承嗣、武三思等,都得向他卑躬屈膝,奔走马前,执僮仆礼,呼怀义为薛大师。薛怀义得意忘形,渐渐地竟连武则天也不放在眼里了。

武则天对薛怀义的恶行,已产生了厌恶,开始疏远起他来,并新宠了一位名叫沈南醪的御医。谁料这薛怀义见武则天移情别恋,恼羞成怒,大骂她水性杨花;这还不够,他还闯到明堂,放了一把火,烧了明堂。这明堂的建造,花费了国家无数的钱财,现在却毁于一炬。武则天闻报后,气得七窍生烟,决定非处死薛怀义不可。解铃还须系铃人,太平公主设计诓薛怀义进宫听召,令几十个健妇埋伏起来,待那秃驴一到,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扑倒在地,捆绑起来,用乱棍把他砸成了肉酱。

这件事使武则天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她想不到自己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皇帝,竟被一个市井卖药的无赖玩弄于股掌。她想,既然历代帝王都有无数妃嫔,她作为一个女皇帝为什么偏偏只拥有那么一两个男人呢?她也应该有自己的“后宫佳丽三千人”。

于是,武则天异想天开地设立了一个“控鹤监”,对外称要召齐天下才人学士,研究三教(即儒教、佛教、道教),并命张易之、张昌宗、宫廷诗人李峤三人主编《三教珠英》一书,内容以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人的名言为主,也包括三教各代名贤的精言微义。

其实,武则天所谓的召齐天下才人学士,真正目的是要搜罗全国各地的美男子,充作她后宫的三千面首。可找谁来承担这一“征美”的重任呢?武则天思来想去,想起一个人来,此人是谁?乃武则天的心腹宫女尹若兰。

这尹若兰本是吴地人氏,其父尹承恩,仕唐为中书舍人,因闻薛怀义恶行,曾上本弹劾,岂料这本奏本被武三思拦截住了。这武三思看了奏本内容,有心向薛怀义讨好,把奏本交到了薛怀义的手中。

薛怀义见有人敢与他唱对台戏,勃然大怒,就和武三思密谋,矫假旨,宣尹承恩进京,捏造了一个罪名,将他打入丽景门的一个监狱。说起长安丽景门这个地方,人们也许以为是个游览的好去处,其实不然,当时的人们都把它看作是地狱之门。当初,武则天刚登基时,担心唐朝李氏宗室的人起来反抗,特在这里新设了一个监狱,专门关押审问被怀疑的人。

在这里管事的,就是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许多人进来了,都休想活着出去。那尹承恩进了这座人间地狱,恰似牛羊进入屠宰场,岂有生还之理?可怜尹承恩一介孱弱之躯,难当这酷厉刑法,不久就被活活折磨致死。凶信传至吴地,尹承恩之妻承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投湖而死。薛怀义和武三思等人还不罢休,将尹家财产全部抄没归私,又将尹若兰投入宫庭。

尹若兰自幼秉性聪慧,偏爱文墨。其父尹承恩生前对她爱如掌上明珠,教以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旁及琴棋翰墨,无一不通。尹若兰初入宫中之时,年龄尚幼,如今已值青春妙龄,出落得花朵儿一般美丽。加上她善解人意,为人机灵乖巧,武则天对她另眼相看,闲暇之时,常宣召她和自己谈诗讲赋,较论棋艺。

久而久之,武则天把她当作了心腹之人。据说有一次,武则天和尹若兰对局时,适逢穿宫内监牛晋卿进上本日奏疏,立请票拟。武则天高兴起来,竟然叫尹若兰代为票拟。

尹若兰在武则天身旁久了,对这位女皇的为人和性格摸得熟透,因此毫不犹豫地接过奏疏,仔细读过,提笔票拟。票拟毕,武则天看了大喜,赞道:“知我者,若兰矣!古称女学士,尔当之无愧哩!"即命牛监传发本章。

自此以后,武则天对尹若兰格外垂青,每有奏疏,常召她代为票拟。尹若兰也从武则天的身上,学了不少东西,如女人的果断、刚强等等。武则天也常对尹若兰教导道:“作为女人,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柔弱,要善于在逆境中替自己寻求生路,自古女儿多豪杰啊!”

当然,武则天做梦也想不到,她教会了尹若兰怎么做一个女人,却无意中成全了尹若兰对她的背叛,致使她后来后悔不迭。

此时此刻,武则天只把尹若兰当作自己的知心人,最顺从自己的宫女。她要征召三千面首,觉得也只有尹若兰才能担此重任。于是,武则天召见了尹若兰,向她授达了密旨。

尹若兰听了,喜出望外,久困深宫,她真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尹若兰出宫,武则天给她安排得十分仔细周到。她对外的身份是宫内总监,此番出巡,总督天下兵马钱谷盐铁屯漕学校水利等事,兼访隐逸遗贤、才人学士。同时,武则天还赐她一柄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凡司礼监太监在京枢务大臣以下,皆听节制。又拨小监四十余人跟随,并密旨传谕随行人员,有敢泄露尹若兰身系女流者,立时处斩。

择定吉期,尹若兰受命起程。

离了宫,出了城,天地之间,一下子显得特别的宽广。尹若兰远眺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就像脱离樊笼的鸟儿,说不出的轻松和自在。艳阳高照,草长莺飞,春色明媚……她多么想和这美丽的大自然融化成一体啊!如果不是身旁跟随着一大批随行人员,她真想滚下马来,痛痛快快地在地上打个滚儿,唱啊,跳啊!

尹若兰更想尝试一下男人所做的事,女人是否真能办到。她每到一个地方,一应大小事务,都亲手裁定,又十分廉洁,不收贿赂,秉公执事。未过两月,她就惩治了一大批地方贪官,昭雪了十几起冤案。百姓都称颂朝廷派来了一位好官。尹若兰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却把武则天交给她的真正的使命抛到了脑后。

这天,尹若兰一行人众,行至河南卫辉府,看看天色已晚,暂留行署安歇。次日,尹若兰按例领人先到地方文庙行香。回转时,经过市中,迎面撞见一伙五六个凶顽汉子,用一条铁链锁着一对青年男女,吆吆喝喝走了过来。一边走着,一边有两个汉子用棍子揍着那对青年男女。

到了近前。尹若兰发现那男子年轻俊秀,一副书生气质,面对别人抽打,脸上露出一股威武不屈的忿忿之色;再看那年轻女子,貌美如花,披散着一头秀发,低着头呜呜咽咽地啼哭着。

尹若兰见了,好生奇怪,走上前拦在路中央,问道:“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事,锁了这对青年男女任意羞辱抽打?”那几个汉子见遇上当官的,跪在了地上,齐声回禀道:“禀老爷,这对贼男女原是奸夫淫妇,被小的们当场捉住,正要送交府衙定罪。”

尹若兰听了,又看了看那对青年男女,见他们脸上露出满面凄楚,心知蹊跷,即令:“不必带府间去,带到本监行署,由本监定夺!”那伙人齐应了一声,爬起身来,押着那对青年男女,尾随尹若兰而来。

尹若兰回到行署坐定,吩咐道:“带那女子亲夫上来,本监问话。”

这时从旁边闪出一个满嘴花白胡须的老头来,走近阶前跪下,道:“老爷有甚话赐教?小的洗耳恭听。"

尹若兰见这老头满脸皱纹,说话喘粗气,看上去足有八十多岁的样子。问:“你是谁?”

那老头回答:“小的正是那女子的亲夫。”

“什么,你这老头。"尹若兰听了,惊得目瞪口呆。尹若兰一问,才知道这老头姓郭名瑰,今年正好八十岁,身边有一老妻,因没有给他生一个儿子,老头怕断了香火,就又花钱娶来一个年轻的姑娘。

这姑娘名叫秦秀英,到了郭家,见这老头能做她爷爷了,知道上了当,哪里肯和他做夫妻?秦秀英又哭又闹,死活不愿与他同床共枕。

不久前,郭老头有个外甥过来玩,这外甥是个穷书生,名叫楚云生,他和秦秀英见了面,彼此竟一见钟情。从此,两人常常偷偷约会。这天两人趁郭老头不在家,正搂在一起互诉衷肠,岂料被郭老头的一伙邻居看见了。这伙汉子闲着没事,正想寻个热闹,就把这对青年男女按住,找来铁链将他们锁了,寻来郭老头,要把他们送交衙门定罪。

尹若兰问清原因,又好气又好笑,冲那郭老头喝道:“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人家姑娘这么年轻,你娶她不是在糟蹋人家姑娘的青春吗?你看看你自己,黄土埋到脖子边的人了,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羞不羞?你二人站在一起能般配么?”

尹若兰这么一说,两旁的人都哄笑起来,那郭老头见状,羞得满面通红,一口痰堵了喉咙口,弯着腰咳了起来,半天缓不过气来,鼻涕眼泪抹了一脸。众人见了,笑得愈发厉害。尹若兰又问那对青年男女:“你们二人真心相爱么?”

楚云生抢着回答:“我们的确情投意合,真心相爱!”

秦秀英接着道:“我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并蒂莲。"

尹若兰听罢,心中掀起万丈波澜,一时间生起百般感慨。她非常同情秦秀英,觉得她和楚云生正好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她再也顾不得多想,当场判定这对青年男女结为夫妻。

郭老头见尹若兰把自己的小妾判给了楚云生,不肯了,叫道:“大人,这不行呀!我为娶这女人,花了三十金,怎么可以就这样白白便宜他们呢?按规矩,这女人背夫偷情,是应该用石头绑起来沉大江的!”

尹若兰一听,火了,一拍公案,喝道:“老头,难道女人就不是人吗?可以任意用钱买卖做玩物玩吗?今天本监还你三十金,即刻给我滚回家去,如敢回嘴,定叫你这身老骨头尝尝竹片子的滋味!"随即,尹若兰吩咐差人从自己的薪俸中取出三十金,还了郭老头。

郭老头接过三十金,再也不敢多嘴,转身退了出去。忽听尹若兰喝道:“且慢!你们这伙人无事生非,不是要寻热闹吗?本监今天成全你们。来人呀,将这伙专门窃听人家隐私、搬弄是非的家伙拖下去,每人赏四十板子!”两旁小监拥上来,捉住那些人,拖下去按倒就打,打得他们一个个哭爹叫娘。

尹若兰留下楚云生和秦秀英,自己拿钱替他们筹办了婚礼。事后,她对楚云生说:“你可以领你心爱的人回去了。记住,回去好好待你的娘子,用心攻读学问,争取个功名。”

楚云生听了,感激不尽,道:“大人的大恩大德,小人永远铭记在心,不忘后报!”

尹若兰笑道:“楚公子言重了!本监见你们男才女貌,心生爱怜,有意成全,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尹若兰送走这对青年男女,不知怎么的,竟心绪烦躁起来,整日怏怏不乐,长吁短叹,再也没兴致出巡了。

原来,尹若兰通过楚云生和秦秀英这桩风流案,感慨万分,觉得他们尚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可自己呢?归宿又在哪里呢?她深知自己只是武则天身边的一名宫女,一生的命运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此次出宫,无非是受圣命,早晚她还得回到那深宫高墙里面去,过那寂寞单调的日子。

不,我不能回去!尹若兰想起武则天常对她说的话,女人也应该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武则天她自己不正是这么做的么?尹若兰决定走自己的路,她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在心中默默地道:“皇上,对不起你了,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选择!"

一连几日,尹若兰身穿便服,走街穿巷地游玩。她下定了决心,心中显得坦然起来。

且说安徽宣州府境内,有个叫谢清元的青年书生,父母早亡,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产。谢清元长相英俊,颇有才气,为人慷慨,乐于周济穷人。他无心仕途,只喜欢游山玩水,平生很羡慕东晋时期的谢灵运,恣情山水,浪迹天涯。他卖掉了家产,走名山,逛胜地,同时,他此行的目的还想替自己寻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女子,结成佳偶。谢清元生性与众不同,他是个喜欢寻求刺激的人,他对自己的婚姻,也希望有一点传奇性。故此,他虽所历女人不少,但一直不能使他称心如意。

这天,谢清元来到河南卫辉府,听得满街都在谈尹若兰判断楚云生和秦秀英风流案之事,又讲到尹若兰沿途惩贪官平冤狱的故事,大为好奇。他走进一个茶肆,耳闻目睹都是有关尹若兰的奇闻异事,不由得大发感慨,自言自语地道:“自古宦官多权奸,想不到我大朝会出现像尹监这样的好官,难得呀难得!”

“井底之蛙,少见多怪!"谢清元话犹未了,走过来一个人插话道。谢清元抬头一看,来人是青年书生模样,面目清秀,风度翩翩。

谢清元站起来让座,抱拳作揖,道:“敢问客官姓甚名谁,有何见教?”

那人也不客气,坐了下来,瞅着谢清元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一笑,说:“见教不敢,在下姓尹,正是出巡总监!”

“啊?你……”谢清元听了,大吃一惊,呆住了。

这位年轻书生模样的人,正是尹若兰!这几天,她经常化装成书生模样,到处游逛。她见谢清元长相英俊,一举一动显得不俗,大感兴趣,于是凑了过来。

谢清元听她自报家门,原来是人人称道的那位尹总监,心生敬意,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二人对坐,一问一答,尹若兰也知道了谢清元的身份,对他产生了好感,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心为之动,说话之间,脸上常露羞色。

谢清元道:“想不到尹总监大人身为男人,却有女儿之态。"

尹若兰听了,愈发羞赧,顺口说出一联:木兰代父从军,凛然节操。

谢清元不甘示弱,答道:纪信假主诳楚,信矣忠贞。

尹若兰听了,有意调侃道:少年大器当能龙门饰紫。

谢清元应对:老凤新声定教文苑垂青。

尹若兰见谢清元才思敏捷,出口成联,且品貌俊秀,对他顿生爱意,说:“本监自离都以来,素仰高材,今遇公子,才华出众,出言不凡,殊惬鄙怀。不知贤阃系谁家闺秀?能否告知?”

谢清元听了,笑道:“晚生虽辱知爱议婚,但私心不愿草就,故尚未聘。”

尹若兰闻言,触动心怀,面含羞色道:“足下高志,固自不凡,但未知欲得怎样女郎,方缔姻娅?或有可意之人,本监当执斧柯。”

谢清元听尹若兰这么说,苦笑起来。沉吟良久,真诚地道:“大人,晚生斗胆相告:至于室人,非得有大人之品貌,大人之才华,方得所愿,否则,誓不婚娶,虽终身鳏处,亦所甘心。"

尹若兰闻言,脸蓦地红了,站起身来就走。谢清元见状,吃了一惊,追上几步,问:“大人,莫非谢清元出言不逊,大人已见罪?”

“不不不”尹若兰神志慌乱,只是往前走。谢清元呆若木鸡,站在原地不动了。他怔怔地瞧着尹若兰的背影,对她神情瞬间的变化,真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谢清元正在发怔,忽见那尹若兰又掉回身子,说:“谢兄,我有一妹,品貌与我一般模样,论才学,不相上下。如尊兄有意,明日来我行署,自有分晓!”说完,转身飞快地走了。

谢清元回到客栈,一夜无眠。他真的被尹若兰的话,打动心了!

这天晚上,尹若兰也难以人寝。半夜里,她爬下床,揽镜自照,也只有这时,她才能显露出女儿身的本来面目。她抚摸着脸,从镜中端详着自己像花一般的容貌,沉醉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自打今天与谢清元相遇,她就喜欢上他了。她想,自己的归宿就在他身上么?她决定不错过这机会,她要主动向他进攻。

这一夜,她一次又一次地更换着她的女儿装,每更换一次服装,她都感觉到自己的一分美丽,也给自己添了一分惊喜,一分信心。

翌晨,她早早地起来,吩咐小监,如果有个叫谢清元的来找她,不可阻拦,让他径自到她的书房问话。小监们不敢怠慢,站在行署门口,恭迎谢清元的到来。

时过半响,谢清元果然姗姗而来。昨天一夜他已想过,自己浪迹天涯,恣情山水,魂梦之中,也不是不想早点有个伴侣。这次偶与尹若兰相见,他被她身上一股说不清的东西所折服。他打心底里敬慕她,她的提亲,使他激动、兴奋,他相信有其兄必有其妹。

谢清元来到行署,小监把他引进尹若兰的书房。尹若兰见了,红着脸笑道:“谢兄来了,请坐!”

她给谢清元让了座,屏退小监,关严了门,说:“我这就去唤小妹!”说着,尹若兰转到屏风背后。

良久,谢清元发现从屏风后袅袅娜娜飘出一个妙龄女子来,不觉两眼一亮,恍若做梦一般,真还以为自己遇到天上仙女下凡尘了。

那女子嫣然一笑,在他面前广袖舒拂舞了起来,真个娇质软玉,体态轻盈,裙舞香风,如花弄影。谢清元看得两眼发直,怔怔地问:“你便是尹大人的小妹?”

那女子冲他莞尔一笑,道:“你说呢?”

“这……"谢清元正想不出怎样回答,那女子飘然走进屏风背后去了。片刻,谢清元见尹若兰身着官服走了出来,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问:“大人,令妹怎么又藏起来了?”

尹若兰笑道:“你喜欢她吗?”

“喜欢!”谢清元连忙回答。

尹若兰又问:“当真?”

谢清元指天发誓道:“若有半句谎言,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

尹若兰笑道:“你真有此心,我也放心了!”说罢,她徐徐脱下官服。

谢清元望着望着,惊得目瞪口呆,他做梦也想不到尹若兰竟是个姑娘。

"这……这……"谢清元又惊又喜,“你是个女的?”

“是。"尹若兰一头扑在谢清元的怀里,竟激动得抽泣起来,“郎君,我是个女的,我是个宫女……"

随即,尹若兰向谢清元诉说了她这次出官的事由以及她的想法。说完,她紧紧地依偎在谢清元的怀中,喃喃地道:“清元哥,我再也不想回到那牢笼似的宫中去了,你能带我走吗?”

“能!”谢清元明白真相以后,对尹若兰又添一分敬爱,他搂着她说:“若兰,你就是我千里迢迢要寻找的梦中姑娘,大胆,有才又有貌,且善解人意。若兰,我喜欢你!我带你走,走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乡村,我们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开一爿小酒店卖酒,闲时谈诗论文,抚琴弄。你觉得这样合你的心意吗?”

“行!”尹若兰当即换上官服,携谢清元走出书房,对小监们说是要和谢公子外出一趟,有要事要办。小监们唯唯称是,不敢阻拦。出了行署,尹若兰随着谢清元到了他住的客栈,打点了行李,匆匆离开了卫辉府。

半路上,尹若兰丢掉了身上的官服,恢复了她的女儿真面目。谢清元带尹若兰逃到临安,在西子湖边北山僻静的乡村道旁,赁下一间茅屋住了下来。

再说卫辉府行署那些小监见尹若兰随同谢清元走后,一去不复返,一连过了数日,没有音讯,小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生怕尹监出了什么意外,急忙飞报各处衙门,帮忙寻找尹若兰。过了两个多月,仍然没有寻到尹若兰的踪影。

此时,武则天传来密诏,催问尹若兰“征美”一事。小监们只得赶回京城,向武则天禀报了尹若兰失踪之事。武则天问明详情,勃然大怒。她明白,尹若兰已随人潜逃了。她怎么也不敢想象,她最信赖最得意的宫女,竟背叛了她。

武则天也是个明白人,尹若兰能有这么大的胆量,分明是受了她平日言传身教的影响,无意之中使尹若兰学会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本领。正因为如此,武则天在气恼之余,又不由得喜欢上了她的这种无畏的性格。

自尹若兰出宫以后,尹若兰每到一个地方,所作所为,武则天都收到了她传来的奏折,她对她惩贪官、平冤狱等事,极为赞赏,她甚至想:尹若兰果然不愧为我身边的宫女,其才干真不逊于须眉,谁说女孩不能成大事?日后我将使天下当官的尽是女郎!可是这次尹若兰背她而逃,又使她恼火万分。在她的眼里,任何人都不可背叛她,她是至高无上的女皇呀!更让武则天容忍不下的是,尹若兰没有按照自己的密旨去做,却给自己寻了个夫君。这死妮子,分明把我不放在眼里了!

武则天立即召来穿宫内监牛晋卿、夏官尚书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这二人因面目俊秀,已被武则天先纳人控鹤监充任监内供奉)等人,携旨分巡各郡,密拿尹若兰,兼访俊男,限以时日。同时,武则天将原来随尹若兰出巡的那些小监,分给各人,以便认拿尹若兰。

说来也巧,那穿宫内监牛晋卿带了随从离了长安,一路上径往临安。原来牛晋卿久住深宫,早已听说临安是个游玩的好去处,湖光山色,美丽异常。他借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正好一饱眼福。

牛晋卿到了临安,却把缉捕尹若兰的任务交给了当地官府。临安官府不敢怠慢,召集了大小几十名捕快,命他们随小监去各处查访尹若兰,不论乡镇山隅,到处搜索。这些捕快奉命以后,恰似索命无常,无论走到哪儿,恨不得掘地三尺,闹得鸡飞狗跳,人人嗟怨。

这天,这群捕快,偶至西子湖旁北山寻访,路过一家酒店,一齐拥了进去,吆五喝六地叫店家上酒菜。岂料,这家酒店正是谢清元和尹若兰所开。今天一早,谢清元应朋友之邀出门去了,尹若兰在店中打点。她听有人喊叫,随伙计走了出来,来到那伙捕快面前,笑问:“各位官爷,要甚酒菜?"

一言未了,随捕快而来的一个小监已认出她来了,脱口惊叫道:“你就是尹大人?”尹若兰闻言,如雷击顶,慌得掉身欲走。那伙捕快早已一拥而上,用铁链把她锁上了。

这次捕快顾不得喝酒寻乐了,押了尹若兰,直奔衙门。此时,牛晋卿正在西子湖中泛舟游玩,忽闻衙役禀报,已捕得尹监,喜出望外,连忙赶回临安官府。因武则天早有亲谕,抓住尹若兰,不可耽搁时辰,立即押解京都,为的是尹若兰原是宫娥,已现出原身,恐耳目昭彰,被人知道其中内情,叫人讥刺。

牛晋卿吩咐人将尹若兰打入木笼囚车,一边写了奏本,派人飞奏武则天,一边行牌到沿途官府,密令添兵防护,以防沿途有人劫夺囚车。

牛晋卿等人押了尹若兰,晓行夜宿,这天,来到姑苏吴县地界。时值傍晚,红日西沉,暮霭四起,牛晋卿四处一望,周围都是大山,前不巴村,后不捱店,心想:糟了,怎么走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了?这晚在哪儿过夜呢?他派了一个差人飞马到前面打探可有住处,谁知这差人走了再也没回来。他又派了一个差人,仍然一去不回。他接连派了几个差人,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牛晋卿急了,破口大骂道:“这些混账,全是没用的东西,叫打探个住处,都没个踪影,难道叫鬼捉了?”话刚落音,忽然听见一声唿哨响,接着周围响起一片锣声,从树林子里拥出一伙蒙面汉子,把牛晋卿等人团团围住,只见那几个前去打探住处的小监,皆被捆作一团。

其中为首的一个蒙面大汉,手持一把朴刀,大声喊道:“狗官,留下尹大人,快快滚蛋。如敢不从,叫你们一个个都做无头之鬼!”牛晋卿等人见状,一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各顾性命,抱头鼠窜,逃命去了。

尹若兰见了,惊得怔住了,不知道这些蒙面汉子为何劫她。那些蒙面汉子见牛晋卿等人四下逃散,拥上前来,劈开囚车,用黑布将尹若兰两眼蒙住,带到山外河边,把她送上一条小船,飞速离去。

尹若兰坐在船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船靠了岸,又有人把她搀扶到一顶轿中,抬了就走。一会儿工夫,轿子停下,过来一个人把她背了起来,转弯抹角,到了一个去处,放下她,扶她在一个椅子上坐了下来。有人将她蒙在眼睛上的黑布解去,她睁眼一看,烛光之下,发现面前站了一男一女。那对男女冲着尹若兰“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齐声道:“恩人在上,受我夫妻一拜!”

尹若兰慌忙将那对男女搀扶了起来,打量着他们二人,好像有些面熟,一时又认不出来,惊道:“你们是谁?这是什么地方?”

那男的道:“恩人,你真的认不出我来了?在河南卫辉府时,是你救了我们二人,我叫楚云生,她是秦秀英呀!这儿是吴县县衙,你放心,没人知道你到这儿来了,绝对安全!”

“你你是楚云生?这儿是吴县县衙?这是怎么回事?”尹若兰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原来,楚云生带秦秀英回家后,不忘尹若兰的教诲,刻苦攻读学问。是年,正逢京城科考,楚云生上京应试,金榜题名,被录用到吴县任县令。

这次他接到牛晋卿的行牌,得知尹监被追捕,大吃一惊,不知她所犯何罪。即派心腹之人,火速到临安打探,几经周折,这才弄明原委。

楚云生就把真相告知了夫人秦氏。秦氏道:“云生,如果当初不是那尹大人极力相救,哪有我们的今天?今日恩人有难,你一定要想个办法搭救才好呀!”

“这……"楚云生一时为难住了,他作为一个县令,能有什么办法解救身犯“重罪”的尹若兰呢?夫妻二人商量来商量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了。

楚云生召集了一些贴心的衙役,叫他们化装成劫匪,于半道上拦劫尹若兰。楚云生说完事情经过,对尹若兰笑道:“你只管在这里放心地住下来,至于你的丈夫谢兄,我自会派人去寻找。"

尹若兰听了,这才定下心来。

楚云生派人赶到临安,打探谢清元的下落。岂料,派出去的人回来禀报说,谢清元已不知去向。尹若兰闻知,哭了起来,要亲自去找谢清元。楚云生一再劝解,道:“你不能出去,一旦被外人得知,就难逃劫难了。你别担心谢兄,我会再派人出去寻找他的。”

楚云生又派了几个心腹之人,四处寻访谢清元,可一直没有音讯。

尹若兰身在吴县县衙,心系丈夫谢清元身上,度日如年,望眼欲穿:清元哥,你在哪里?”

武则天听牛晋卿禀报说尹若兰被一伙劫匪抢走,十分震怒,大骂牛晋卿无能,同时又派人去吴县剿匪,终究没有结果。

转眼过去三年。

这时候,武则天的身体已渐渐不济,病卧在床。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纷纷劝谏武后召庐陵王李哲回宫,继承大统。武则天本想把江山传给武姓子弟,可她看看身边的那些武姓子弟一个个獐头鼠目,都是不成器的东西,难承大统。她年纪虽大,头脑却非常清醒,心想如让李哲即位,那么天下归心,于己于国都有所交待,于是主意已定,派武三思等人到房州迎李哲。

李哲回宫不久,即位为中宗皇帝,并传谕恢复大唐国号,改元神龙。将及旬日,中宗发出赦书一道,颁示九州。

楚云生得到赦书,便向尹若兰贺喜,道:“如今圣上复辟,大赦天下,现在你已无罪,不必东躲西藏了。"

尹若兰闻言,喜出望外,道:“这么说,我可以自由了?”

“对,你自由了!”

尹若兰乐得跳了起来,高呼道:“哈,我自由啦!”

第二天,尹若兰就向楚云生和秦氏辞别,她要去寻找丈夫谢清元。楚云生和秦氏再三挽留她多住几日,她就是不答应。楚云生担心地道:“你毕竟是一个女流之辈,单身一人四处奔波,恐怕不方便呀!”

尹若兰笑道:“没关系,我又可以女扮男装嘛!”尹若兰头戴公子帽,身着青衣,离开了吴县。她首先向谢清元的家乡安徽宣州奔去,想从那里找到一些有关谢清元的信息。

到了宣州,尹若兰找了一家客栈住下。这天信步来到敬亭山旁,正待拾级而上,忽然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耳熟的琴声。

尹若兰听着听着,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急忙循着琴声的方向跑去,转过一个山弯,她看见一幢豪华的大宅院,这琴声是从大宅院里传出来的。尹若兰心想:莫非清元哥就在这里面?

原来,这琴弹的曲名叫“三更梧桐雨”,是尹若兰在宫中创作的,描写了一个宫女夜半愁思的孤寂心情。她和谢清元逃到西子湖畔,她把这首曲子教给了谢清元,再无第二个人会弹这曲子。

这时,尹若兰发现从大宅院里走出一个仆人模样的汉子,连忙走上前去问:“这位大哥,这宅院里何人弹琴?”

那仆人模样的汉子冲着尹若兰翻了一阵子白眼,叹道:“苦哇!这是我们家夫人弹的。”

“夫人?”尹若兰怔住了。那汉子道:“不错,我们家夫人姓吕名金枝,是城中吕掌柜的掌上明珠,刚过门男人就死了,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寡妇,你说苦不苦呀?”

尹若兰问:“你家夫人曾找人拜师学过弹琴吗?”

“不知道,”那汉子道,“据说夫人在娘家就会弹琴了。”

尹若兰又问:“那吕掌柜住在什么地方?”那汉子道:“在城东门大桥旁,有家开绸缎铺的,门口挂了一块吕记招牌。咦,公子,你问这些干啥?”

“多谢大哥指点!”尹若兰顾不上回答那汉子的发问,急急忙忙到城中寻找吕掌柜。

尹若兰按那汉子提供的地址,很快找到了吕记绸缎铺。尹若兰问吕掌柜:“你有个女儿叫吕金枝吗?你家金枝姑娘是不是跟一个谢清元的人学过琴?”

“你……你是谁?”岂料那吕掌柜闻言,大惊失色,惊恐地后退着。

尹若兰见状,笑道:“老人家,你怕什么?我又不会吃人。我是谢清元的妻子,姓尹名若兰。”

那吕掌柜听了,惊叫道:“你是尹若兰?你还活着?天呀,我这是作了什么孽呀。”说着,那掌柜抱着头蹲在地上,嚎哭起来:“怨我害了谢公子呀!"吕掌柜一边哭,一边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自从尹若兰被牛晋卿逮走以后,谢清元从朋友那里回来,得到消息跟着追寻过去。没过几天,他又听人说尹若兰被一伙劫匪抢去了,急得四处寻觅,都打听不到尹若兰的消息。谢清元知道尹若兰性情刚烈,此番遭劫匪,一定凶多吉少,恐无生还希望。

他绝望之中,四处游荡,整日以酒打发日子。不久,他就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又回到了老家宣州,在吕掌柜家帮忙,当了一名管账先生。

却说这吕掌柜和敬亭山脚下一个叫牟继宗的员外,是指腹为婚的儿女亲家。牟员外有个独生儿子,名叫牟经才,就在几个月前身患重病,请了不少医生,都医治无效。有个算命瞎子对牟员外说,要想他的儿子病体痊愈,必须冲喜,就是马上结婚。

牟员外相信了那算命瞎子的话,立即托人到吕掌柜家传信,要他速将女儿吕金枝嫁过去。吕金枝早听人说牟经才身染绝症,说什么也不答应嫁过去。吕掌柜也有悔亲之意,可又惧怕牟家有钱有势,他知道牟家和官府走动很勤,况且他家的绸缎铺也是牟家帮助他开的。

这时候,他忽然急中生智,想了一个移花接木之计,就是让谢清元装扮成他的女儿代嫁过去,趁着洞房花烛夜力劝牟经才,待他身体康复,再将女儿嫁过去。

谢清元觉得这主意虽说有些荒唐,但新奇有趣,加上他生性乐于助人,当下允诺:“吕老板,你放心,我一定全力协助,如果那牟经才是个通晓事理之人,尚有一分怜花惜玉之心,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会劝他答应的。如果他不答应,说明他太自私,令爱更不能嫁他,嫁给这样一个自私的男人,日后有何幸福可言?”

就在谢清元“嫁”过去的当天晚上,牟经才因饮酒过量,命丧黄泉。谢清元见牟经才已死,以为事情更好办了,翌晨便向牟员外说清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

岂料牟员外一听,大怒,认为儿子是谢清元男扮女装克死的。牟员外招来吕掌柜,说他不该欺骗自己,事情传出,叫他这个有头有脸的如何做人。

为了惩治谢清元,牟员外责令谢清元将错就错以牟家媳妇的身份替他儿子守节,不准任何人泄露谢清元男子的身份;同时告诫吕掌柜,他胆敢不从,将收回他的绸缎铺,送他到官府治罪,还要将他的女儿吕金枝拉来替牟经才殉葬。

吕掌柜吓得哪敢有半点违拗?牟员外又派人严加看管谢清元,不准他迈出牟家大宅一步,说只要谢清元安分守已地住在他家,日后会给他立个“贞节牌坊”的。谢清元做梦也想不到自己陷进牟家这深宅大院,恰似飞鸟投笼,再也出不去了。

牟员外本是当地一霸,家里还养了几个打手做保镖,他扬言,日后吕掌柜再跨进牟家一步,叫人打断他的双腿……

吕掌柜把这事全告诉了尹若兰,呜咽道:“若兰姑娘,你的事,我早听谢公子说过了。唉,事情弄到这个地步,都是我害的呀!你千万不要去找寻谢公子,那姓牟的财大气粗,心狠手辣,他为了不泄露谢公子的身份,保住他的脸面,会不择手段,对你下毒手的!”

尹若兰听了,真是又喜又忧,百感交集。她喜的是终于寻到了丈夫的下落,忧的是如何使丈夫脱离牟家,破镜重圆?

就在这一年,朝廷忽然在各地贴出皇榜:为招纳各地贤人能士,为国家效力,朝廷决定在京大考,无论身份贵贱,士商工农等,皆可赴试,择优者授以官职,云云。尹若兰看到榜文,心生一念,暗忖:如果我能中试为官,再去牟家求婚,说不定还能“娶”回我的夫君!主意已定,她便又化装成书生,更名为孟知远,去京应试。谁知她通过大考,竟一举夺魁,金榜题名。更让她惊喜的是,此时楚云生已升为谏议大夫。楚云生闻知,大为惊异,对尹若兰的机智和胆量十分佩服。为成全尹若兰,他向中宗力荐尹若兰的贤能和才干。中宗皇帝自然不知道尹若兰系女流之辈,一时龙心大悦,授她以宣州刺史一职

尹若兰回到宣州走马上任,未过半旬,便托人向牟家提亲。这下可把这牟员外吓得个半死,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孟老爷”是如何看中他“儿媳妇吕金枝”的。他心中发虚,百般推托,可尹若兰却紧紧催逼。

无奈,牟员外只得将谢清元嫁了过去,当夜就吓得卷了家产,搬到外地去住了。吕掌柜也得到了消息,他还不知道这孟知远老爷就是尹若兰,害怕牵涉到自己落个“欺官”之罪,也在那天夜晚,举家迁走他乡。

谢清元自以为自己这次已在劫难逃,岂料竟和尹若兰重逢,不由得欣喜若狂。当他听尹若兰说罢她的觅夫经过,又担心起来,道:“若兰呀,现在你以男人身份为官,谁也不知道你是女流,一旦被人识破,便犯了欺君之罪,也要连累楚云生的呀!”

“夫君放心,为妻自有安排。"尹若兰笑道,“只要我们夫妻二人能生生死死守在一块,天大的难处,我也能对付!再说有你这么一个才子相助,我一定会当好官的,男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到!”

不多日,尹若兰故意发下文告,以“欺官罪”捉拿牟继宗等人,事后又不了了之。

尹若兰身为女流,一直为官清廉,被百姓称道。睿宗太极年间,升为巡抚,卒于玄宗开元四年。《宣州府志》中记载:“唐孟知远为宣州刺史,十几载而不被人知,竟系宫女尹若兰矣。昔,则情私于谢清元,潜遁异地,复归谢之故里。其官声卓著,盖周朝邑姜,后来兰女,焉能相比耶?有此女中丈夫,羞煞须眉矣"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