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是古代皇室的一个重要爵位,一般只有皇子或者皇帝的亲叔伯、兄弟才能得到这一称号,但是他们的存在也有很大隐患,毕竟历史上就有很多皇位被亲王夺走的案例。
这就导致后来的皇帝们越来越忌惮亲王,尤其是从宋朝开始,亲王基本上就是被好吃好喝养起来的废物们,只要他们不从政,那就能荣华富贵一辈子。
后来的明朝基本上也是这样,但是到了清朝,亲王虽然失去了像前朝一样拥有自己封地的机会,但是却再次拥有了实权,这是非常难得的。
甚至清朝还有不少实权相当大的亲王,比如雍正帝在登基之前还雍亲王的时候就相当有实权,那么清朝这些亲王中权力排在前三的都是哪三位呢?
一、睿亲王多尔衮:奠定清朝基业的权臣权力最大的亲王自然是清朝初年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毕竟他不仅有着主理朝政之实,还有着“皇叔父摄政王”之名,里子面子都显示出了他的权势。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但是他最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贝勒,后来才逐步攀升至摄政王的巅峰的,就算在整个清朝之中也找不出来第二个。
多尔衮能有这样的成就,都是靠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明朝末年的时候,建洲女真开始反抗大明的统治,身为贝勒的多尔衮自然要为家族的大业出一份力。
因此他就开始跟着上战场,并多次征战中屡立战功,比如1628年他就在征讨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因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意思就是“英明神武的领袖”,并成为了镶白旗旗主。
这些战功不仅为多尔衮赢得了军中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政治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因此日后他又受封“和硕睿亲王”,这是对他军政才能的进一步肯定。
成为亲王之后,多尔衮就更能名正言顺频繁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了,因此逐渐成为朝廷中的重臣,甚至开始觊觎能够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是可惜的是,多尔衮并没有如愿以偿,1643年皇太极驾崩之后,孝庄太后拼尽全力将自己的儿子福临推上了皇位,因此多尔衮也就在皇位争夺中落败了。
但他又不完全是输家,因为虽然失去了真正的皇位,但是因为顺治帝年幼无法亲政,因此多尔衮就以摄政王的身份掌握了实际的皇权,和皇帝没什么两样。
顺治元年的清军入关就是在多尔衮的统领下进行的,他联合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随后将大清的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正式建立起了一个王朝。
之后他又派兵南下,彻底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各种起义军,苟延残喘了几代的南明政权也被消灭,自此开始逐步确立了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清军入关之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很多汉人不愿意屈服,于是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就主持制定了包括《大清律》在内的各项制度,来让汉人服从统治。
除此之外他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比如强制剃发易服就是典型,这些措施虽然一时间激起了反抗,但从长远来说对清朝统治的稳固是有莫大好处的。
因此多尔衮的头衔也随着摄政权力逐步攀升,甚至被身为皇帝的顺治尊称为“皇父摄政王”,这一权倾朝野的地位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顺治皇帝对这个控制自己的皇叔非常憎恨,因此在他终于能够亲政之后,就对多尔衮进行了清算,剥夺了他的封号和爵位,但无论如何,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否认的。
二、怡亲王胤祥:雍正朝的“常务副皇帝”清朝权力位于第二的亲王必然是雍正时期的怡亲王胤祥,他是康熙的第十三子、雍正的十三弟,但更是雍正的得力助手,甚至被后世人调侃为“常务副皇帝”。
和多尔衮相似的是,雍正给予胤祥的权力几乎也覆盖了朝廷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政权、财权、人事权他都能掌控,更重要的是甚至连军权也享有,这就不简单了,足以看出雍正对他的信任。
雍正登基之前和胤祥的关系就非常好,因此他一继位马上就将胤祥加封为和硕怡亲王,并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掌管户部最重要的银库、缎匹库、颜料库。
要知道这三库在国库中的占比最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胤祥之后又掌管了户部和内务府,几乎相当于同时掌握了国家的大金库和雍正帝的小金库,更能看出来雍正的信任了。
但是雍正却认为这还不够,因此雍正七年又将人事权交给了十三弟,让他一个人就能够决定全国正三品以上武职官员的任命,权力之大可以说仅次于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
更何况胤祥还有权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运筹,西北地区的总督、巡抚、驻防将军、提督等高级官员都对他号令唯命是从,这就让他的地位更完胜其他亲王了。
值得一提的是,胤祥在掌权的同时,成就也相当卓越,他身为亲王竟然亲自参与治理黄河水患,还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就显示出他的才能了。
在人才输送方面,胤祥也有很大贡献,打败准噶尔部的很多军官都是他给雍正物色的,还有很多司法人才也是他举贤推荐上去的,可以说为军事和政治的完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甚至连皇帝应该亲自干的陵寝、祭祀等事务,雍正都放心地交给了胤祥负责,这些事务虽然听起来没什么实权,但却是最能充分体现出皇帝宠信的。
然而虽然胤祥被称为“常务副皇帝”,掌控了雍正朝几乎一半的权力,但是他毕竟只能管一半,权力是来源于皇帝的,和多尔衮位同皇帝、只手遮天的地位是不能比的,因此只能排到第二。
三、恭亲王奕䜣:晚清的政治领袖权力排名第三的就是晚清时期的恭亲王奕䜣,他是咸丰皇帝的六弟,虽然晚清主要是慈禧太后掌权,但是他对晚清政治局势的贡献和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咸丰年间,奕䜣曾担任军机大臣,但是在辛酉政变之中,他联合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扳倒了顾命八大臣,于是就形成了“太后垂帘,亲王秉政”的局面。
此后奕䜣更是因此被慈禧太后允许爵位能够世袭罔替,成为了大清第十位“铁帽子王”,可见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
但是不仅如此,他还担任着军机大臣、首席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位,这些职位让他掌握了军事、行政、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的最高执政权,权势滔天。
他的成就在晚清也非常显眼,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就是在奕䜣的推进下进行的,成功发展了新型的军事工业。
但是不得不说,尽管奕䜣有着不俗的成就,但他的权力却是依附着慈禧太后而生的,甚至没有摆脱慈禧太后的打压,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因此只能排在怡亲王之后。
结语这三位权力排在前三的亲王在清朝都非常有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他们对于国家和历史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