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增程和"臭搞技术的",又杠上了
说真的,汽车圈的掐架可比娱乐圈香多了,因为他们不撕什么"谁红谁不红",而是掐架你的技术路线是不是过时了。最近,增程式电动这个话题又双叒叕热闹起来了!
还记得李想当年怒怼"臭搞技术的"那段爆炸性发言吗?如今这个戏码又上演了新版本,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华为余承东和魏牌李瑞峰。这俩人在微博上的"隔空对射",把增程技术又拉到了风口浪尖。
"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 余承东这么一吹,我感觉李瑞峰的血压瞬间就上去了。
李瑞峰直接在微博连发多条,句句扎心:"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大嘴何必说出来"、"落后就要挨打,吹起的泡沫总要有人来戳破"。好家伙,这火药味,闻着都辣眼睛!
但说实话,这场争论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市场博弈。
增程式好在哪?说白了就是"纯电驱动、能上绿牌、不怕充电难"。大家看看理想汽车这两年的销量就知道了——2021年9万多辆,同比增长177%,到今年累计交付已接近20万。问界M5才开始交付几个月,6月份单月就卖了7000多辆。这数据,香不香?
但从技术层面看,增程式的确有点"不够华丽"。它就是个串联混动,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跟那些复杂的混联系统比起来,确实显得有点"朴素"。有媒体实测,理想ONE馈电油耗8.8L/100km,问界M5高速油耗9L左右,和普通燃油车差不多——这不就是个带电池的油车嘛?
"增程技术就像小灵通"——这个比喻我听了直点头。当年小灵通能打电话,但通话质量和稳定性确实一般,是从固定电话到手机的过渡品。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增程技术的写照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想、余承东这些"新手"都喜欢增程?因为简单啊!不需要复杂的变速箱,发动机结构简单,上手快。而比亚迪、长城这些老车企有底子,自然玩起了更复杂的混联系统。
说到底,增程技术的争议在于:它是过渡期的"临时方案"还是有长期价值的技术路线?
我个人觉得,这场争论其实没有意义。正如长安新能源CEO邓承浩说的:"技术路线是车企自己选的,但谁将在市场留存下来由消费者说了算。"是啊,消费者才不管你是串联还是并联,好用就行!
现在很多人纠结买什么车,我的建议是——想要驾控体验和品牌溢价,可以看吉利;注重电池技术和性价比,比亚迪是好选择;如果预算够,想要大空间又担心充电,理想、问界的增程车也挺香。
回到"臭搞技术的"这个梗。李想当年骂完,现在销量直接用实力打脸了那些不看好增程的人。搞不好,余承东和李瑞峰这场骂战的结局会复制历史——最终还是得靠市场数据说话。
不管你是电动派、插混派还是增程派,反正消费者永远是赢家。说真的,为啥非得分出个高低上下?技术路线之争,最终都得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好用的技术才是对的技术。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增程技术是过时还是未来?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