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型超市而言,商品定价往往由老板凭借经验自行决定。比如可乐是卖2元还是2.5元,全凭老板的判断。而大型超市则拥有更为完善的定价体系,其定价过程涉及采购部门、商品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合作。商品定价是整个价格体系的基石,超市通过单品打折促销、全店满减、清仓处理等多种方式灵活调整价格,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然而,尽管超市在表面上拥有自主定价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由于许多超市销售的商品具有高度同质化,一些常见商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相对固定。例如娃哈哈矿泉水、太太乐鸡精、涪陵榨菜等,这些商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消费者对其价格了如指掌。商家在定价时必须参考同行业标准,不能随意调整。如今,顾客只需简单上网搜索,就能轻松比较不同超市的价格,一旦发现价格不合理,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他商家。因此,超市在定价时必须谨慎权衡,既要保证利润,又要确保价格的竞争力和合理性,以赢得顾客的信任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