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美女,你说:哇噻,好美!古人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看到风景:你说:哎哟,好看!古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撞到好事,你说:妈呀,好爽!古人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受到打击,你说:天哪,好惨!古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所以,你为什么喜欢古诗词?
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嗯,显得有文化也行!
其实,诗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就好比咱们70年代听邓丽君,80年代听罗大佑,90年代听四大天王,新世纪后听周杰伦。
不难发现,从古到今,流行歌曲都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记录时代的变迁”;
诗词是诗人的个人视角,记录个人喜怒哀乐的同时,带出历史背景,不像史书是用官方的视角,正儿八经记录帝王将相,枯燥乏味;
历史是过眼云烟,但诗词里的感情却是永恒的,所以,咱们能喜欢,能学,也能用。
中国的第一首诗,名字叫做《弹歌》,讲的是原始社会打猎的事儿,笼共就八个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ou,肉的古字)。
你是不是怀疑这不是古诗词,哪儿高雅了,不就是干活的时候喊口号嘛。
没错,就是这么真实。
到了西周,很喜欢搞娱乐活动的周公,嗯哼,喜欢丰富精神文明生活的周公,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采诗官。
作用有二,一来收集好听的民歌,官方的歌舞团谱了曲之后给周公做表演;二来周公靠这些民歌了解民情,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再后来,这些诗歌被传唱下来,孔子就把它们整理了一遍!
注意了!《诗经》诞生了!
《诗经》一共有三种类型:风,代表各地民歌;雅,代表贵族音乐;颂,是官方搞大型活动时用的曲子。
《诗经》里的诗歌一共305首,嗯,你可以叫它《诗三百》,但是,你不可以说不知道里面的内容。
比如,你写过或者收到过这样的情书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是好诗!但是,这样的四言诗一整首才十几个字,不够看对吧!
这时候,高级玩家屈原来了!他硬是以一己之力把玩法给升级了!
放到今天,他一定会对一篇作文字数要求才800字表示严重不满足,因为他太憋屈了,太需要吐槽了。
所以,咱们看到他的作品就不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写了;
比如,代表作《离骚》,字数很多,“兮”也很多,你是不是经常在办公室看到过这句鸡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说了《诗经》是怎么整理出来的 ,《楚辞》也是这么整理出来的,后人把屈原写的东西和模仿屈原写的东西整理成集,成了《楚辞》。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词的两大起源。
《诗经》里面最经典的是《国风》,代表朴实;《楚辞》里面最经典的《离骚》,代表浪漫。
嗯哼,“风/骚”就是这么来的。
风/骚的诗歌,巧克力一般地丝滑,滑到了汉代。
汉代也有一个机构,像西周的采诗官一样,叫乐府,开始玩五言诗了。
汉代那些找不出作者的诗,出品方都标注成了:《汉乐府》。
138首,咱挑2个代表来复习一下吧。
这首《长歌行》非常励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上邪》非常感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什么?你之前用这句诗表过白,发过誓?你真的很有品味哦!
当时的汉代大情圣司马相如也用过的。
插句嘴:他写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子虚赋》,描写两个吹牛很厉害的人,一个叫子虚,一个叫乌有。子虚乌有就是从这来的。
就这几分钟的功夫,咱们现在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哈,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了!
比如:曹家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再比如:竹林七贤,这七个人是真的很闲,主打的就是喝酒、唱歌、加写诗,不用上班真是令人实名羡慕呀!
再再比如:喜欢种地的“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先生,喜欢旅游的“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等等。
问题来了,五言诗又不够文人骚客做完美地表达了,七言诗必须上场了!
现存最古老的七言诗,是狠人曹丕写的《燕歌行》,表达的是女子对夫君浓烈的思念。
“贱妾䒖䒖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想不到吧,猛男写的诗比小公举还娇弱。
说明古人越来越敢写了对吧,尺度越来越大了对吧,所以,慢慢就发展成了:写啥的都有,啥都写的也有,还卷得不行:谁写得夸张复杂令人看不懂,谁就自觉很牛。
自由是自由了,节奏感也越来越丰富了,但是那样的诗,咱们能喜欢吗?
没有真情实感,不好笑,不好哭,也没有正能量,有啥好看的。
得亏,“啥都最厉害”的大唐王朝来了!
唐诗要节奏有节奏,要情感有情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但押韵还对仗,朗朗上口,特招人稀罕,强迫症患者表示太治愈了。
要是背不了几首唐诗,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关注我,评论区留下你最喜欢的唐诗,咱们下期就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