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明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出生于偏远城市的一处小山村中,一家三口靠着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菜农,整天扛着几十斤的背篓去十里外的集市卖菜。
村子里的人都夸父亲踏实肯干,家里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算温馨。
可谁也没想到,老实巴交的父亲只因在一家餐馆中吃了顿饭,竟然就将我“许配”了出去。
01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菜民,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准备去集市卖菜。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家里的事无一不亲力亲为,她总是能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记得那时候,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温馨和坚韧的力量。
父亲每次出门前,母亲都会叮嘱他注意天气,记得带好东西,生怕他一整天都在外面奔波太过辛苦。
集市上,他不仅是卖菜的商贩,还是周围邻里间重要的社交纽带,他总是乐意和熟人聊聊天,听听别人家的事,顺便也把自己家的事情说上一说。
有一天,父亲在集市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李叔,李叔是镇上的餐馆老板,做生意多年,经营得还算红火。
李叔一见到父亲,便热情地拉着他聊了起来,父亲和李叔是老乡,虽然平时交情不深,但每次见面,李叔都会热心地嘘寒问暖。
那天,父亲说起了家里的事,李叔听了之后提起了一个话题:“老张啊,我有个亲戚的儿子,性格好,人也正直,你家姑娘年纪也不小了,或许可以考虑让她跟他见一面,看看合不合适。”
父亲最初并没有太在意,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觉得这话不过是李叔的一番好意罢了。
然而李叔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话题,他接着说道:“你家姑娘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婚姻的事,可不能随便拖延,这个孩子,条件不错,值得你考虑。”
父亲听后,心里微微动了一动,虽然他并不急于操心我的婚事,但毕竟李叔在镇上的人缘好,说话也有分量,想必他介绍的人也不会差。
吃过饭后,父亲心里还是有些不确定,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李叔的建议。
其实,父亲一直认为婚姻是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能有一位“合适”的人选,似乎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
晚饭时,母亲习惯性地询问父亲一天的情况,而父亲总是笑着简单带过,直到餐桌上的氛围渐渐安静,父亲才开口道:“今天,老李跟我说了个事。”
母亲放下碗筷,看向父亲,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只是略微皱眉:“什么事?”
“他说有个亲戚的儿子,挺不错的,性格好,做事稳重。”父亲缓缓地说。
母亲稍稍一愣,问道:“什么意思?”
父亲犹豫了一下,终于说道:“他说,咱们家张婷到了适婚的年纪,或许可以考虑看看这个孩子。”
母亲没有立刻反应,只是低头喝了口汤,她放下碗,眼神中透出几分疑虑:“你确定?你觉得这事合适吗?突然提起,感觉有些仓促。”
父亲低下头,沉默了几秒钟,终于回答:“李叔说他亲戚家的儿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也许是个好机会,再说,咱们家张婷也该考虑婚姻的事了。”
母亲顿时没有了话语,显然对这个提议并不完全认同,她轻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是,但我觉得咱们不能仅凭别人一句话就做决定,得看看张婷的意思才行。”
“可是……”父亲欲言又止,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你知道,咱家里经济情况,也不见得能提供太多其他的选择。”
母亲没有急于回应,而是低头继续吃饭,气氛有些沉默,父亲察觉到母亲的不安,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02
第二天,父亲依然按部就班地准备去集市卖菜,却开始将那个话题再三在心里打转。
到了傍晚,他终于决定将这个决定告诉我,那天晚上,父亲在饭后告诉我:“张婷,我和你李叔聊了,他说有个不错的男孩,家里条件挺好,年纪也不小了,挺适合你。”
我正在餐桌上整理碗筷,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顿时停住了,抬起头,看着父亲的眼睛:“什么意思?你是要我和他见面吗?”
父亲看了看母亲,母亲只是默默低下头,似乎在等待我的回应。
“爸,结婚不应该是我自己的事情吗?”我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虽然话语中没有多少情绪,但话音却格外坚定。
父亲看了我一眼,语气平和却有些坚决:“你李叔也是好心,对方家里情况咱也都一清二楚,也不会害了你,婚姻这事,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关乎家族的未来。”
我看着父亲,心里生出一股冲动:“我不想像你说的那样,我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婚姻。”
“你要明白,有些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你年龄不小,家里也不能永远放任你这样下去。”
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放下手中的碗:“那你和母亲,都是替我决定的?从未考虑过我的想法?”
母亲看着我,眼神没有直接反应,但我知道她并没有像父亲那样坚定,她低声说道:“张婷,你是家里的宝贝,我们希望你能过得好,但婚姻这事,父亲是为你好。”
我没再说话,默默起身,走回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后,静默的空气仿佛让心里那份困惑更显得沉重。
父亲和母亲的讨论依旧在餐桌上延续,母亲说:“你考虑得太简单了,婚姻不能光凭一个“合适”来决定,张婷该有自己的选择。”
父亲的声音却显得更为坚定:“我又不会害她,这都是为了她好。”
父亲没有再等着我同意,而是直接联系了李叔,答应了他见面的安排。
有天晚饭后,父亲和母亲告诉我:“明天,李叔带的那位男孩要来咱家,吃个饭,见个面。”
我放下筷子,冷冷地看了父亲一眼,轻声说道:“你们真的决定了?”
父亲点了点头:“是的,李叔说他家条件不错,见见也无妨。”
我默默站起身,没有多说话,直接走回了房间,整晚,我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第二天傍晚,那个所谓的“合适对象”崔健准时出现在了我们的家门口,母亲忙碌地准备着晚餐,而我却没有丝毫的心情去招呼他。
崔健进门后,笑容温和,礼貌地与父母打招呼:“叔叔阿姨,您好,很高兴见到您。”
然后,他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你好,张婷。”
我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回应太多,虽然他看起来和善、稳重,但我能感觉到,这种“合适”更多的是他身上的外在特质,而非我们之间真正的契合。
03
晚餐开始,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崔健的话语中总是充满了礼貌与关切,每一次的眼神交流都显得那么恭敬与端正。
可是随着话题的深入,我发现他和我并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他谈论的是家族企业,未来的规划,甚至他对于婚姻的看法,都是那么传统与稳重,看似完美,但却让我觉得有些压抑。
父亲看到我没有回应,便主动问道:“张婷,你觉得崔健怎么样?”
我抬起头,看了崔健一眼,简单回答道:“挺好的。”
“嗯,这就好,”父亲显然很满意我的回答,转而继续与崔健聊着工作上的事情,母亲在旁边不时插话,气氛倒是温馨。
晚饭后,崔健主动提出要送我一段路,父亲欣然同意,我却没什么兴趣,依然保持着沉默。
走在路上,崔健显得有些紧张,他轻声说道:“张婷,今天和你爸妈见面,我也觉得很高兴,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再见面,聊聊未来。”
我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语气平淡:“崔健,我们可能真的不合适。”
他微微愣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为什么?你觉得我哪里不好吗?”
“不是不好,”我低下头,声音低沉,“只是我不想这样,你是个好人,但我们的生活不是同一条路。”
崔健看着我,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明白了,如果你有自己的选择,我尊重你。”,我点了点头,转身走回家。
回到家里,我与父亲展开了一场对话:“爸,我今天跟崔健聊了,我们不合适,我不打算继续下去。”
父亲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你确定?他是个好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但我不是为了条件而活,”我淡淡说道,“婚姻不仅是为了家庭责任,更是为了我自己的幸福。”
母亲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张婷,你这么想,难道不觉得太过冲动了吗?”
我低下头:“我知道你们为我好,但我不能被安排一生,我会选择自己的路。”
父亲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长叹了一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慢慢接受了我的决定,尽管他们依然希望我能按照他们的安排,婚姻的事不再是每天挂在嘴边的谈话主题。
父亲没有再提起崔健,而母亲也学会了默默支持我的选择。
我知道,他们是希望我能过得好,可我认为婚姻的选择始终应该由我自己来决定。
几个月后,我离开了小镇,选择去城市继续深造,开始了我全新的生活。
临行前,父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母亲默默把自己做的干菜放进我的包里,虽然她们没有多说话,但我明白,那是她们对我选择的尊重。
就这样,我离开了家,带着父母的期望和自己坚定的信念,走向了属于我的未来。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