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无法一统天下呢?其实只因他犯了3大错误!

交谈历史 2025-03-25 09:28:01

为何诸葛亮无法一统天下呢?其实只因他犯了3大错误!

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他,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刘备非常看重和信任的大臣。诸葛亮这个人在历史上都是以聪明睿智、料事如神而著称。就连他的死对头周瑜也曾经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原先他并不是跟在刘备身边,而是隐居不出的状态。是刘备多次拜访他,他也被刘备的这一份真诚给打动到了才愿意出山。他将自己以后的人生都奉献给了蜀国,辅佐刘备光复汉室。

后来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他也将刘禅照顾得很好,甚至晚年也还想着进行北伐战争。但是奈何天不随人愿,他出征前给刘禅留下一封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样一个人,竟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北伐战争事关蜀国存亡,诸葛亮事必躬亲,日夜劳累。但是人生总有遗憾,当初他出山就给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说法,现在一把年纪还好为此劳累,统一三国的目标至死也未能如愿。细说一下,他的方法策略错了吗?还是没有尽心尽责?

其实并不是,虽然他的方法很巧妙,但是总会百密一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诸葛亮没能统一三国的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当。晚年诸葛亮一心一意忙活的就是北伐战争了。事情还要从曹丕去世说起,当初魏国的朝堂因为曹丕去世来了一次大换血,正是极其不稳定的时候,加上当时魏国的主要精力都在对付吴国,主力部队都被调走了,后方兵力就比较空虚。敏锐的诸葛亮察觉到这正是一个绝佳的好时机,于是当即拍板,马上就决定要出兵进行北伐战争。

不过这并不是进行北伐的主要动机,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而且诸葛亮事事考虑周到,想必这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后世的我们都知道了北伐战争最后并没有成功,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次决定北伐胜败的转折点——街亭之战。诸葛亮军中有一个叫马谡的人,虽然刘备在白帝城的时候就说过马谡这个人不堪大用,但是诸葛亮依旧很看好他。此次北伐虽然自信满满,但是兵力却不容乐观,魏国后方兵力空虚,蜀国也捉襟见肘,此次北伐,几乎出动了蜀国的所有士兵,足以看出此次战争的重要性。

所以,为了防止出兵后被敌方“偷家”,他首先就派了一支队伍将魏国的后备部队吸引到了关中地区。这样一来,北伐就方便多了。在他的带领下,几个月的时间,魏国的陇右地区就被蜀国占据了大半,魏国君主看情况不好就启用了曾经的老兵司马懿,而司马懿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偷袭蜀军的后方,给他们来一个出其不意。但没想到,诸葛亮预判了他的预判,这个时候马谡就出场了,他被命令带领人马驻扎街亭。不过马谡在当时籍籍无名,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他是蜀国名臣马良的弟弟,在和他一辈的几个兄弟里,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就连刘备也不怎么重用他。

但是诸葛亮不一样,他认为马谡这个人知识丰富又饱读诗书,是个才华出众的人。所以,诸葛亮觉对马谡信任器重,他知道街亭意义重大,所以就放心派马谡前去镇守,虽然前面他一直不出名,但此次的任务就是诸葛亮对他实力的最大肯定。直到临行前,他还特意给马谡交代了作战的策略,为了更加放心,还派了王平等人前去辅佐,这样看起来就万无一失了。但是事实总是这么让人意外,年轻气盛的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方案部署,他没有在要道上驻扎,而是跑到了山上,就连王平等人的建议也不听。

结果可想而知,蜀军战败,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被迫中断,只能放弃已经取得的土地,撤兵回到蜀国。他之所以特意吩咐马谡在山脚要道上扎营,就是因为他了解这片地区的地势,就是为了利用地势的优势守住这个重要的地方。但奈何马谡是个纸老虎,自己又狂妄自大,觉得山上易守难攻,还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把丞相的嘱托放在心上。这样看似微小的改变,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直接导致了北伐的失败,甚至改写了以后蜀国的历史。

其次,第二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决策不力。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军队里发生比较大规模战争的时候,统领军队的主帅应该陪同作战。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皇帝御驾亲征的事例,主帅的坐镇,不仅能够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让将士们知道主帅和他们同生死,共进退。还能够让自己了解局势的变化,防止将士们出现决策失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人能够起带头作用进行监督指导,弥补过失预防错误一直错下去,避免到最后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前面我们提到的街亭之战,诸葛亮派出只会嘴上打仗的马谡,当时马谡根本就没有在大战中有过胜利的事迹,但是他依旧坚持把这件艰巨的任务交到他手上,并且还敢放手让他一个人统领军队。

马谡没有实战经验,也不会领兵打仗,所以他虽然发号施令,但是士兵也未必会听从他的指挥。这也是诸葛亮识人的错误。是他对马谡的盲目自信,也是他对自己的盲目自信,他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不输刘备,所以才敢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而他也没有在一旁监督,及时的更正错误,才导致了最终的战败而归。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战策失误。虽然他料事如神,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从他写的一篇文章里就能看出来,当时比较着急的是把荆州给攻取下来,之后再拿下益州,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荆益两州之间相隔太远,而蜀国兵力在当时的三个国家中本就是最弱的,更别说兵分两路北定中原了。刘备手中的兵力只能攻打一个地方,但是他偏偏分成两股攻打两州。这样的决策也间接导致了关羽的牺牲。分散的兵力不仅不能给敌军致命一击,甚至还自身难保。如果一方遭受危机,另一方碍于距离也不能及时增援。

总的来说,诸葛亮之所以没能统一三国,就是因为用人不当、对自己盲目自信加上战策失误这三个错误。但是,人无完人,我们也不能一直盯着错处不放。从这里我们也就能够看出,世间万物变化莫测,就算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也无法改写。作为后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将这些总结出来的道理运用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或者治国之道上。只有善于从过去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避免出现二次错误,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