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专业大揭秘,国内仅6所高校开设,就业不卷!

升学课程 2025-02-08 10:27:39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1.专业介绍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新工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属于化学类,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目前,全国仅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6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该专业涵盖了从分子设计、先进材料制备与表征,到产品研发的全流程知识体系,融合了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和制造新物质、研制新型功能材料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例如开发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2.专业学习 不同高校的课程安排虽有差异,但核心课程通常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材料学、智能材料、光化学与光物理、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学科视野。 3.深造/就业方向 深造: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深造友好型”专业,继续深造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该专业也是较易获得保研资格的专业之一,为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极强,可进入新能源、石油、化工、制药等相关行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从事研发、教学、设计、管理等工作。常见岗位包括:教育培训领域: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中学化学教师。政府/事业单位:政务人员、技术与科研人员。企业/商业领域:高分子材料工程师、化学检验员、原材料与加工研发工程师等。开设院校和培养方向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培养特色:联合培养,优势互补 2003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设立了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两校均为国内化学化工领域的顶尖学府,拥有最完整的学科体系。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前两年在南开大学学习,后两年在天津大学学习,毕业后可获得两校双学位证书,保研比例高达40%。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不仅整合了两校的优势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注重解决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环境、材料、生命科学问题,同时立足国家化工新产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增添交叉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 培养特色:航空航天特色,聚焦前沿需求 依托其化学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授予权,立足航空、航天、航海特色,面向国防和国家重大需求,强调学科交叉融合。 该专业以航空航天航海、先进材料、新型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为牵引,聚焦微观化学与工程机制,从分子层面设计和操控物质结构,赋予其新性能。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输送高素质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 培养特色: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基,多学科融合 于2023年获批建设,依托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学科,是高度交叉的专业。 该专业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和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融合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学科,致力于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其培养目标是满足国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需求。 华南理工大学 培养特色:理工结合,国际化视野 采用本硕、本博连读模式,借鉴中科大、MIT等顶尖学府的课程设置,确立了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专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科技、碳中和、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围绕软物质科学基础与材料工程化技术开展研究与创新。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产业升级和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发展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青岛科技大学 培养特色:新化工、新药领域,精英型人才培养 青岛科技大学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8年获批建设,依托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化学”,按照“厚基础、重交叉、强前沿”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 该专业聚焦新化工、新药、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基本化学问题,适应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需求,培养能从事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精英型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报考提醒: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丰富,学习强度较大。因此,除非你对化学和化工有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天赋,否则建议慎重报考。这个专业更适合那些有志于投身科研、探索未知的同学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