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立冬的脚步越来越近,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可是不少菜农却高兴不起来。
他们地里的大白菜迟迟不肯包心,眼瞅着就要到收获的季节了,这可如何是好?
今年这种情况似乎格外普遍,难道是老天爷故意和菜农们作对?
别着急,其实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还真值得探究一番。
原来,今年许多地区的种植时间都因为前期高温或持续阴雨而推迟了,导致大白菜的生长期也相应延后。
等到了该包心的季节,气温骤降,白菜的生长速度和包心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最终导致包心不实甚至不包心。
这种现象虽然每年都会出现,但像今年这么普遍的情况确实比较少见。
不过,经验丰富的农民朋友们自有一套应对方法,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不成器”的白菜,他们也有办法让它们变得美味可口。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三个以前农村常用的方法,或许能帮上你的忙。
我们来看看“扣棚增温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地区。
如果到了20度以下,白菜还没包好心,或者才刚刚开始包心,就可以考虑给它们搭个简易的“小房子”。
用木棍、钢筋或者竹条等材料,搭建一个50到80厘米高的架子,再在上面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就能有效提高棚内温度,促进白菜生长和包心。
对于家庭种植来说,这种方法尤其方便实用。
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可以把薄膜两头打开通风,傍晚再盖上;如果温度不高,就可以一直盖着。
这样一来,即使外面温度降到10度以下,棚里的白菜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不过,这种方法更适合种植数量较少的家庭,如果种植面积太大,操作起来可能就比较费劲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挖坑埋藏法”。
在以前的农村,到了白菜收获的季节,总会有一些没包心的“漏网之鱼”。
勤俭持家的农民朋友们可舍不得把它们扔掉,于是就发明了这种巧妙的保存方法。
他们会在菜园里挖一个坑,把没包心的白菜根部朝上,整齐地码放在坑里,然后再用土把它们埋起来。
等到春节前后再挖出来,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本绿油油的叶子已经变成了金黄色,吃起来口感竟然和包心的白菜差不多!
如果没有经过埋藏,这些没包心的白菜口感可是差很多的。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不得不让人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再来看看“挖坑假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包心不太好的白菜,比如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包了半心。
具体做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大约50厘米深的坑,然后把收获的白菜根部朝下,像士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坑里,再用玉米杆或者薄膜覆盖,只要保证冬天不被冻坏就行。
这样一来,白菜不仅不会腐烂,还能继续缓慢生长,是不是很神奇?
而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储存包心好的白菜,可以延长它们的保鲜期。
这三种方法都是农村常用的“土办法”,虽然看起来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然,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例如,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可能更适合采用扣棚增温法;而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则更适合采用挖坑埋藏法或挖坑假植法。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技巧可以帮助白菜包心。
例如,在白菜生长期间,可以适当追施一些氮肥和钾肥,促进叶片生长和养分积累。
另外,保持土壤湿润也很重要,尤其是在白菜包心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当然,不同的白菜品种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种植之前,最好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总而言之,白菜包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你的白菜也遇到了包心难题,不妨试试以上这些方法,或许能找到适合你的解决方案。
种植白菜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独门秘诀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