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中对于魔的定义,并非等同于鬼邪。对于所谓魔王概念的解释:于显者为之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于隐者为之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有云: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上天度人,严摄北酆。”
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与仙帝相同,尊居诸天之界,在职责上亦有着度化众人,指引修行的作用。
魔考从哪来
所谓魔考,即是诸天魔帝对于修道之人的考验。“魔考”说,源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据道经记载,五帝大魔为万神之宗,有天福而无天德,常傲慢自大,称自己与诸天上帝齐功,经常在上界与诸天战斗。天上神魔斗争,则人间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元始天尊悲悯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
自此,诸大魔王束手服膺,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共在元始天尊前发大誓愿,若未来世有学道求仙者,诸大魔王并与诸天神众记人功行,设立种种关卡、考试学道者的心性,或以种种美色迷惑人心,或以种种恶毒磨砺人身。有能顺利通过“魔考”的学道者,则诸大魔王同为保举,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废的学人,则魔王也要感叹:“尔不乐仙道,三界那的过?其欲转五道,吾当复奈何。”
故而魔考,实则是神明为修行之人设置的关卡,通过使修行人历经重重劫数,甄选出道德纯良、淡泊清净、信奉不二的玄门高士,终可不畏纷扰、固守本心,克服重重考验证圣成真。
魔考的表现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将魔考按其表现分为十类,也称十魔试炼:“行道之士,先明于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于篇内。学者深而造之,勿为魔之所试,斯道不难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而在当下众人修行中,较为常见的便是来自鬼魔、阳魔的试炼。
1、鬼魔
按经中记载,“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坛於伏尸之地,一念稍悮,即夜梦魅屋宇虚呜,禽鼠出以现形,蛇虫显其怪状,惑乱正法,恣坏灵坛,皆鬼魔之所试也。”
从表现上来讲,可以说,鬼魔是道士在术法上习练不精的表现,此种不精,是心念上的不专,也是行持上的堕怠,人心散乱法不专精,致使鬼邪有机可乘。
2、阳魔
阳魔则是世人未经修行情绪和欲望的自然体现:“夫阳魔者,行持者正欲内行以济生死,其一念心或不真,情欲四起,怨憎作念,受着情怀,烦恼忧心,是非竞乱,此阳魔之所试也。”情绪和欲望,是人性中所固有的,但是在修行中若不加以克制,则会变成妄念和执着,进而阻碍扰乱修行甚至使人执迷误入歧途。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云:“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为阳魔所试之时,多易嗔怒怨憎,情绪极端产生妄想,心气过高而又行事堕怠,从而终日昏沉,陷入焦躁而又无望的恶性循环。
3、地魔
当然,来自地魔试炼偶尔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变神,书符咒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试,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议,步搯书咒,而乱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语,抵敌道法,毁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试也。”
地魔的试炼,多表现为对信仰的质疑与道心的不坚定。然则地魔考验的真正可怕之处,却是在于这种情况一般并不是出现在建立信仰初期,相反是在对宗教及神明的感情已然深厚时,产生的思维方面分裂。这种对于认知中最神圣、最不可亵渎部分的侵犯,往往使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煎熬折磨乃至神志猖狂散越。
怎样应对魔考
那么遇到魔考时要如何应对呢?据道书中记载,当修行者面对不同的魔考时,在道法中都有相应的应对办法。如遇到地魔乱形时,则可诵念神霄玉清真王五方卫灵咒,并书“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敕”十二字焚化,便可解决地魔干扰。因涉及到内密,余下不做过多详述。但由重重魔考的表现不难看出,各类魔考的类别表现虽各有异,归结起来却皆与心念有着莫大关系,多为世事中的诱惑与修行中的动摇阻滞。若遇鬼魔,身持正气不畏精魅,便是法官的基本素养;若遇阳魔,当澄心静念,明心见性。至于人魔,己身不乱则心外无物,自然不会被干扰。故而克服魔考,大多时候不外乎守得方寸初心。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但很多时候,表面上的磨难实则非是年劫繁数。经历过历练,从而获得提升,另一种层面看来,也是神恩浩荡的表现。总之,愿大家都能修真有份,近道无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