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虚名是甚么?无心得处即天魔。
不须著向三杯石,何必高登百尺坡。
大地春光明玉海,小窗夜气湿云萝。
人生到此俱休了,万事浮沉付酒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对人生虚名、追求以及超脱境界的思考。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领悟,表达了在历经世事后的豁达与超脱。
首联:“一点虚名是甚么?无心得处即天魔。” 这两句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对“虚名”的思考。
所谓的虚名并不值得过分追求,而若过分执着于无心、无念的境界,也可能陷入另一种极端,即“天魔”的状态。
这里,“天魔”并非实指,而是比喻一种过于极端、偏离中道的心理状态。
颔联:“不须著向三杯石,何必高登百尺坡。” 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物质享受和地位追求的淡泊态度。
无需借助酒醉来逃避现实,也无需攀登高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态度体现了对人生的超脱和豁达。
颈联:“大地春光明玉海,小窗夜气湿云萝。”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
大地春光明媚,如同玉海一般清澈明亮;小窗边的夜气湿润,云萝(一种植物)随风摇曳。
这样的景色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人生到此俱休了,万事浮沉付酒呵。” 这两句看似有些消极,实则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到了某种境界,一切世俗的纷争、得失都可以放下,任由世事浮沉。
这里的“付酒呵”并非真的倡导以酒度日,而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和表达,寓意着将一切烦恼都抛诸脑后,以酒为伴,逍遥自在。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虚名、追求以及超脱境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
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界的领悟。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世界,不仅令人回味无穷,也让人在品味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