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百多年来最年轻的女议员,本该是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然而,在联合国大会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场合,她却用一场充满力量的毛利战舞,撕开了一道历史的裂痕。
她撕碎的不仅仅是一纸提案,更是新西兰社会长期以来粉饰太平的“和谐”表象。
这背后,是关于土地、关于主权、关于身份认同的百年纠葛,是殖民历史的幽灵在新西兰现代社会投下的长长阴影。
撕毁提案、跳起毛利战舞——这看似荒诞的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信源:《新西兰议会大楼前,大批毛利人穿传统服饰跳舞抗议》京报网2024-11-20
怀唐伊条约1840 年,大英帝国那贪婪的殖民触角,悄然伸向了新西兰这片广袤的土地,其野心与掠夺的欲望昭然若揭。
英国王室和毛利首领签订了一份叫《怀唐伊条约》的协议,这协议一签,新西兰就正式成了英国的一个殖民地。
然而,这份表面平和的条约,实则暗藏着日后冲突的祸根。其犹如隐匿的暗雷,悄然为后续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关键在于此,该条约存有两种版本,其一为英语版,其二乃毛利语版。
这两个版本有点不一样,但这种差别很关键。
毛利人把新西兰的统治权交给了英国皇室。
这意味着,毛利人失去了这片土地的最终控制权,遂成为英国的子民。
然而于毛利语版本里,毛利人所让予的仅是“治理权”,他们始终认定自身乃这片土地之主,英国女王不过是代为管治罢了。
这种理解的偏差,根源于两种文化间深沉的鸿沟。
对于英国人来说,“主权”意味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对于毛利人来说,土地是他们文化和精神的根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酵,最终演变成了无法弥合的裂痕。
英国殖民者仗着英语版本的依据,不断蚕食毛利人的土地和资源。致使毛利人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其文化与传统也惨遭重创。
尽管新西兰政府后来成立了条约调解庭,试图弥合双方的分歧,但历史的伤痕却难以轻易抹去。
平等的悖论21 世纪,新西兰政府颁布《条约原则法案》,意在重新解读《怀唐伊条约》,从而在法律范畴明晰毛利人的权利。
这个法案的核心是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
这看起来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在现实中却引发了新的冲突。
新西兰政府为矫正过往之失,新西兰政府于资源分配、教育及医疗等领域,向毛利人给予了特定的扶助措施。
这些政策,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历史的伤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毛利人的生存状况,也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了一定的优势。
然而,《条约原则法案》的“人人平等”原则,却有可能触及这些既得利益。
对于一些毛利人来说,“人人平等”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现有的特殊待遇,意味着他们将与其他族裔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他们担心,在失去特殊保护的情况下,他们将难以与其他族裔竞争,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他们将《条约原则法案》视为对自身权益的威胁,并以各种方式表达抗议。
而对于一些白人来说,他们认为“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有些人觉得,毛利人一直得到特别优待,这导致其他民族感觉不公平,不利于大家和睦相处。
他们支持《条约原则法案》,希望以此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新西兰的政治光谱也因此被重新绘制。
行动党,作为法案的提出者,坚定地站在“人人平等”的立场上,他们认为这是纠正历史错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
国家党作为执政团队里的领头羊,更看重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觉得这个法案可能挑起冲突,所以最后决定先放一放。
总理阿德恩的看法,显示了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犹豫不决。
她一方面表示要尊重毛利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强调要维护社会团结。
这次关于《条约原则法案》的讨论,其实暴露了新西兰社会长久以来的问题。
它揭示了不同族裔之间、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在历史认知、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上的深刻分歧。
冲突的根源要理解这场冲突的根源,需要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殖民时期,毛利人深陷苦难深渊。家园遭肆意掠夺,文化受重创,人口剧减,承受着难以言表的痛楚,饱经沧桑,令人痛心。
尽管新西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历史的错误,但历史的伤痕却难以轻易抚平。
毛利人对历史的不公正记忆,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的预期。
文化差异是冲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文化极为注重团队协作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反观欧美文化,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土地所有权、资源利用等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也加剧了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
政党的种族观念各异,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条约原则法案》的看法。
行动党代表了部分白人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推动“人人平等”来削弱毛利人的特殊地位。
而国家党则更注重维护社会稳定,他们担心激化种族矛盾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和解之路的探索《条约原则法案》引发的风波,给新西兰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如何处理老问题与新进步间的矛盾?如何协调不同族群的权利与责任?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这些都是新西兰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西兰的做法给其他国度带来了不少启示。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不同族裔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是各国政府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西兰的和解之路未来还很长,充满挑战。
政府部门要听取大家意见,照顾好不同民族群体的愿望,出台更公平的政策。
于资源分配、教育及医疗等领域,大力增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强度,助力其更优地融入社会。
其他民族理应多体谅毛利人过往的不易和现在面临的难处。
他们需要知道,毛利人乃新西兰原住民,对这片土地的发展功勋卓著,却也饱经巨大苦难。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理解和相互让步。
直面历史,包容不同,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处。
或许,新西兰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
新中国建立后,把那些不公的条约都废掉了,一心一意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
此种做法,虽无法彻底化解历史遗留难题,却为营造和谐的民族关系赋予了一种可行的思考方向。
笔者认为《条约原则法案》所引发的争议,将新西兰社会内部的深层问题展露无遗。
提醒大家,历史留下的伤疤不容易抹去,要让公平正义真正到来,我们得持续奋斗,不断反思。
尽管路途崎岖,然而只要各方秉持真诚之心,积极开展对话,致力寻求共识,必能觅得一条通向和解与共生的坦途。
这场“战舞”,或许正是新西兰走向真正平等和和谐的开始。